教育:接納與教導並存才是真正的愛
孩子的成長需要物質和精神的力量,愛孩子除了給與他外在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供應外,還要給予他內在的精神方面的供應,如:需要的滿足、情感的獲得、心靈的溝通,相互的尊重和理解。
愛的原則
作為父母,我們都愛我們的孩子,但如何真正的去愛他們,如何讓他們知道我們在愛他們,卻是一門不容易掌握的藝術。在愛孩子的藝術上,有兩個重要的原則是必須把握的:
原則一:接納與愛。
原則二:教導與管教。
愛孩子就意味著你要接納他,關心他的成長,給予他支援和幫助,同時也要教導他、引導他,使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必要的時候還要管教他,使他不至於偏離正道。
愛孩子的關鍵在於如何使接納與愛、教導與管教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無論哪邊過重或過輕,都會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當接納與愛、教導與管教處於不平衡狀態時,這種不平衡就會導致兩種失敗的情況:
1.只注重接納與愛
只一味地強調“愛與接納”而不重視“教導與管教”,孩子就會成為沒有約束、為所欲為、自我中心、自製力差、不會尊重別人、人際關係差、難以相處、專橫跋扈、缺乏教養的人。
2.只注重教導與管教
只一味地強調教導與管教而忽視愛與接納,孩子就會出現兩種變化:性格內向的孩子會變得自卑、壓抑、不快樂、缺乏活力;性格外向的孩子會變得叛逆、難以相處、破壞性和攻擊性強。
因此,一定要注意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在實際生活中不要太過於偏向某一個方面了。
接納與愛
每個孩子都不是自己選擇出生的,所以,父母必須按照孩子本身的特質來接受他。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優點和弱點,但他們都是不同的,我們很難説誰比誰好,只是特點不同而已。
也許你有一個很粗心的孩子,他常常犯錯誤,常常挨批評,但是他想得開,不會計較,也不會因此而沮喪,還是那麼快樂;也許你有一個很乖巧的孩子,他很安靜,從不惹麻煩,但是卻很膽小,不大方,不會與人交往。
不管他是什麼樣的孩子,不管你怎麼看他,這些是他的特質,你需要按照他本來的樣子接納他,而不要去挑剔他、苛求他,讓他來按照你所認為的模式去成長。要知道,孩子的生命價值在於他是一個有著獨特個性、不同於別人的人。所以,不管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孩子,請你按照他的生命本相來接納他。
接納的最突出表現就是不要把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去比較。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常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去比較,在這個比較的過程中,又會把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的孩子的優點去比較,讓孩子産生一種錯覺:你所愛的是別人的孩子,不是自己。他就會感到難過和傷心,感到自卑和壓抑。
這種毫無道理的比較會大大傷害你的孩子,引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隔閡,也影響親子關係。所以,要記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把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去比較。
當你已經按孩子的特質接納他以後,你要學會愛孩子,為他付出你的時間、精力,也付出你的注意和尊重,讓他知道你真的是愛他的。對孩子而言,愛就是時間,愛就是尊重,愛就是滿足。
在生命的頭幾年裏(0~6歲),孩子需要從成人,特別是從父母那裏獲得幾種重要的力量:
安全感——知道自己是安全的,生命有所依託
自信心——沒有害怕和恐懼,積極主動參與生活
人生觀——不被壓抑,心態良好,快樂地看待生活
自我價值感——被人尊重,覺得自己是重要的
這些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和未來生命發展的根基,它們好像房屋的地基一樣,需要堅實、深厚,將來在上面才能蓋起諸如技能、才藝、知識、成就等房屋,然後才能進一步地來進行裝修和裝飾。房屋品質的好壞,關鍵是地基的牢固與否。所以,生命頭幾年的發展,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他堅實的人生根基就是他面對未來挑戰的力量源泉。
從外部看,對孩子來説,愛的最突出表現就是:花時間和他在一起玩兒,聽他説話,和他一起分享快樂。對父母來説,就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裏完全停下自己的事情,陪伴孩子去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完全走進孩子的世界裏,用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他的頭腦去思考世界,用他的情感去體驗生活,並且永遠都不對孩子説“等一下”、“自己玩兒”、“別來打擾我”等讓孩子感到被冷落、被丟棄的話。
其實,孩子所需要的只是父母能和他在一起度過的時間,在陪伴他的過程中,他已經很滿足了。
為此,父母可以專門為孩子設計一些特別的家庭活動,提供一些特別的機會,在他們的生命中增添一些有意義的經驗,使他們在很多年後仍然記得起這些事情,從中感受父母那寬厚而實在的愛。
例如:就餐以前拿出幾分鐘時間和孩子愉快交談;睡覺前用一段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為孩子舉辦生日晚會;帶孩子外出旅行等等,都是很好的活動。
從內部看,愛孩子就應滿足他內在的情感需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內在的情感需要。如果把人生看作一輛汽車,那麼內在的情感需要就好像是汽車的油箱,只有裝滿了油的汽車才跑得快,只有很少的油或沒有油的汽車就跑不快或根本不能跑。
對孩子來説,他生命中有很多問題不是靠理智所能解決的,而必須依靠情感來解決。那麼,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用愛來充滿他的情感油箱,使他總是充滿了生命動力。在實際生活中可用一些快樂的、幸福的、具體的事情來充滿他的心。
例如:耐心的傾聽、溫柔的擁抱、無微不至的關懷、有意義的禮物、和顏悅色的話語、積極的鼓勵、甜蜜的微笑等等,孩子將會在你愛的付出當中成為一個快樂和自信的人。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小樹,那麼“接納與愛”就是小樹成長所需要的營養和水分,這是生命成長的內部力量與源泉。但是,小樹還需要來自外部的支撐,使它不至於長偏、長歪或倒下,當小樹長到一定的時候,還需要修理、剪枝,它才能長得茂盛,結出豐盛的果實。“教導與管教”就是對孩子行為的引導和矯正,支撐他的成長,但要剪除那些不良的行為習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應從以下幾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教導:
1.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作為孩子的父母,各自所表現出的良好行為是教導的前提,夫妻之間的彼此相愛是教導孩子的力量,要讓孩子從你們的身上看到你們是如何做人的。對父母來説,談到要愛孩子,那就先學會愛對方,欣賞對方的優點,包容對方的弱點,彼此的相愛使孩子看到什麼是愛。另外,凡是你所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你要讓孩子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要做。
2.謙卑為人,敢於承認錯誤
孩子雖小,但也是人,他有獨立的人格,需要我們的尊重,孩子會在我們的尊重中學會做人,學會去面對未來。因此,作為父母,千萬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去教導孩子,而是為了愛他而教導他。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你做錯的情況下,及時向孩子道歉,勇敢地向他説“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我”,在道歉與認錯中學習謙卑為人,慢慢的,你會成為人格高尚的人。同時,我們的道歉與認錯會使孩子的壓抑、不滿和犯罪感都得到釋放,使他不再被這些不良好的感覺所捆綁,不再受到傷害。
3.做個有心人,利用一切機會教導孩子
教導孩子不是要板著面孔、面對面地教訓他,而是要善於利用一切生活中的機會,在極為自然的情況下進行教導。無論孩子做對或做錯、成功或失敗,都是教導孩子的好機會,做對了或成功了,就鼓勵他,給他自信;做錯了或失敗了,就和他一起總結經驗,幫助他進步,讓孩子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不管在任何情況下,自己都是被愛的。
教導與管教
當我們已經完全接納孩子、全心地去愛孩子、正確地去教導孩子的時候,不要忘了管教孩子。管教使孩子知道自己行為的界限,懂得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當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就好像是園丁在給那些小樹修剪枝葉,把那些不良好的、有問題的、不會結果的枝子剪掉,留下那些枝繁葉茂的好枝子,將來可以結出更多更好的果實。因此,管教孩子可以使他按照良好的方向去發展,最終成為有用的、品性良好的人。
1.管教的前提
按孩子本身所具有的特質和他本來的樣子完全地接納他;
全身心地去愛孩子,為他付出時間,尊重他,以愛來充滿孩子的情感需要;
在實際生活中以自己為榜樣來教導孩子,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來影響孩子。
2.如何管教孩子
(1)制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給予孩子,是非的標準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家庭有了規定,才有了秩序與安定,你所制定的家庭規定就是對孩子行為的規範和限定。因此,要有明確的、具體的限定,確定完了以後要當著孩子的面給他講清楚,使他明白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
注意:要按照孩子的年齡特點來確定,你所定出的規定應在孩子的年齡要求以內,不能超出年齡的限制。例如:對2~3歲的孩子,當他出現破壞性行為的時候,不能只對他空説道理,而要用實際的行動來阻止他,比如,拿開他所破壞的東西,把他抱到一邊,輕輕地打打他的手心,讓他知道他做錯了,然後給他另外一個東西玩,並且陪他玩一會兒,讓他知道自己是被注意的。
在此要強調的是,絕不要對著孩子大聲吼叫或是大聲地斥責他,那樣他會感到害怕,心靈蒙受傷害。對大一些的孩子,可定出1~3個規定,跟他講清楚,比如,不説難聽的話,不翻客人的包,不亂扔東西等等。
(2)嚴格執行制定出來的規定,使孩子明確賞罰的結果
規定制定出來以後就要嚴格執行,讓孩子知道做錯了就要受罰,但是,對孩子的處罰不要當眾而要在私下進行,以保全孩子的自尊心。如果是孩子犯了很嚴重的錯,非要打他時,那麼就用棍子而不要用你的手,在打他前一定要讓他知道為什麼、錯在哪兒,使他明白他的行為是錯的,下次不這樣做了。
(3)不要讓情緒的起伏來左右你對孩子的管教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被你的情緒所左右,比如,當孩子做錯時,不高興就打得重,高興了就打得輕,甚至不打了,讓孩子産生一種錯覺,你是因為生氣或是不高興才打他,那麼他永遠都不知道自己錯了。而且孩子還會以為你是不愛他才打他,從而形成一種錯覺:“懲罰=恨、不愛、拒絕”,正常的管教也會因此而成為大人隨心所欲的特權,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産生隔閡、對立、仇恨。
所以,父母在懲罰孩子時要讓他知道,是因為他的行為錯了,而不是因為大人心情不好。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你的錯誤行為必須受到懲罰,但你仍然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仍然是愛你的。”絕不能對孩子説:“如果你再犯錯誤,我們就不要你了。”
當孩子知道自己真的錯了,也接受了做錯的結果的時候,他心裏也就塌實了,不再去心存僥倖逃脫罪責,而是坦然地接受現實。這樣,在將來的生活中,他就不會去隨便觸犯規定,也不會去隨便觸犯法律。
(4)管教孩子時父母的看法要一致,意見要統一
在對孩子的管教中,父母一定要看法一致,意見統一,否則,孩子將不知所措,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對還是錯。因此,當一方在管教孩子時,另一方不要插手,儘量回避。同時,要注意不要雙方同時管教孩子,那樣孩子會覺得父母都不愛他了。所以,父母要相互配合,共同來管教好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愛與接納是他們成長的動力,教導與管教是他們成長的方向,二者缺一不可,當這兩樣都保持平衡的時候,孩子就會發展得很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