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2010-2020年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務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21 09:40:54 | 文章來源: 中國教育線上考研頻道

怎樣理解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品質?

摘自《教育規劃綱要學習輔導百問》(《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 編)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提高品質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要樹立以提高品質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已進入以全面提高教育品質為重點的新階段。自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擴大高校招生規模重大決策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2009年,我國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297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9.8%提高到24.2%。目前,我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在學人口最多的國家,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大國。但與此同時,必須把穩步發展與提高品質相結合,切實以提高教育品質為重點,從嚴控制規模增長。為此,《教育規劃綱要》提出,2009年到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將從2979萬人增加到3550萬人,在學總規模只是適度增長,11年增量不足600萬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主要在於優化結構、增加高等職業教育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提高民辦教育和中外合作辦學能力、促進高等教育協調發展。需要説明的是,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條件看,保持高等教育以上規模的適度增長,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這與樹立以提高品質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強調高等教育的內涵發展並不矛盾,而是充分考慮了各行各業對專門人才的緊迫需求、學齡青年受教育的迫切願望以及提升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的需要。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仍處於較低的發展水準,既低於2007年毛入學率為26%的世界平均水準,更低於2005年毛入學率為46%的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準。從長遠看,我們還要適度擴大高等教育規模,以滿足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求。

要全面提高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品質、科學研究水準與社會服務能力。一是各級各類高等學校要全面提高品質。提高品質不是少數高校的任務,而是所有高校共同的職責,包括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普通高校和職業高校、研究型高校和非研究型高校等各級各類高校。只有所有高校的品質都得到相應的提高,才能帶動我國高等教育品質的全面提高。二是在高等學校三項職能上全面提高品質,包括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在內的整體水準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要樹立與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相適應的高等教育品質觀。從現在起到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從24.2%提高到40%(由於我國18-22歲適齡人口將從現在的1.23億人下降到8700萬人,減少約3600萬人,因此即使維持目前在校生規模不變,毛入學率也會自然提高到34%),高等教育大眾化水準會進一步提高。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精英高等教育模式就需要實現轉變,即既要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又要大量培養應用型、複合型、技能型人才,對不同類型人才,不能使用統一的品質標準和評估體系,而應堅持全面、多元、多樣的品質觀。

要把創新人才培養水準作為衡量我國高等教育品質特別是一流大學教育品質的重要方面。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準大學步伐,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與科學領軍人物,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産生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新成果,增強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比較優勢,切實提高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要提高高等教育國際化水準,帶動高等教育品質的全面提高。探索多種方式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加強與國外高水準大學合作,支援在高校建設一批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臺,聯合推進高水準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引進一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學術團隊,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專家學者,提高高等學校聘任外籍教師的比例。擴大政府間學歷學位互認。支援中外大學間的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支援一批示範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引進境外優秀教材。

要實施重大發展項目,帶動高等教育品質的全面提高。《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了旨在提升高等教育品質的若干項目,包括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加強中西部地方高校優勢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實施東部高校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計劃;支援建設一批高等學校産學研基地;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和卓越工程師、醫師等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繼續實施“985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繼續實施“211工程”和啟動特色重點學科項目;繼續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品質與教學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和“高等學校高層次創新人才計劃”。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促進高校提高品質,並以品質帶動規模、結構、特色、效益的協調發展。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