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自己的知識充實一些,能夠教孩子們更多一些。我經常夢見我去上學,我現在還是想去上學,我覺得我的知識不夠用。但我想去學習,卻又找不到學習的方向,我經常感到很苦惱,不知道自己該朝哪方面發展。”説著自己長久以來的困惑,河南安陽市滑縣慈周寨鄉第五中心小學的語文教師王利巧哭得像個孩子一樣。
像王利巧老師這樣身處中國的欠發達地區,教育資源較為匱乏,卻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澆灌著祖國花朵的中小學老師何止千千萬萬!
渴望知識的眼神——清華大學教育扶貧項目中小學課堂現場
然而王利巧們是幸運的。清華大學于2003年初啟動教育扶貧項目,無償幫助全國欠發達地區的縣、鄉鎮的教育培訓機構建立遠端教學站,通過遠端和面授相結合的方式,免費培訓貧困地區幹部、中小學師生、鄉村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技術人員和農民,為貧困地區構建“大規模、見實效、可持續、能推廣”的遠端培訓體系。截止2010年10月,已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的963個縣級教育機構和2353鄉鎮中小學校建立各類遠端教學站,覆蓋522個國家級貧困縣。遠端免費培訓基層中小學師生、幹部、農民、醫藥衛生人員等逾百萬人次。
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端教學站分佈圖
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端教學站之滑縣教學站開通之後,清華源源不斷地向教學站輸送各種優質課程資源,並邀請部分教師到清華大學參加面授。王利巧和她的同事王麗芳都通過滑縣教學站進行了培訓,王麗芳更是來到清華與名師面對面進行了交流。“有一些我弄不懂的問題,當面交談以後,我心裏就明白了。回來以後就敢大膽地教,就敢大膽地使用這種方法,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王麗芳接受面授課程培訓之後,高興地説。
“教育服務社會”
今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如下“戰略目標”: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縮小區域差距。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9月10日,清華大學教育援助北川中學的“清華大學教育援助北川遠端教學站”正式開通,開通典禮在北川中學及清華大學兩地共同舉行,為北川中學師生帶去了一份特殊的教師節禮物。教學站正式開通後,北川中學師生將可以通過清華大學衛星遠端雙向教學站,無償使用清華大學每年提供的幾千個學時的教育教學資源。
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端井岡山教學站開通典禮
北川中學只是清華大學在全國2353個中小學建立教學站的一個特殊代表。為了讓貧困地區的師生分享發達地區的教育資源,清華大學已組織3300多名貧困地區校長、中小學教師赴清華大學參加免費培訓,每年通過遠端的方式,輸送近2000多學時的師生培訓課程。截至目前,已開設了針對各級中小學的培訓班100多期,如中小學校長培訓班;中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培訓班;初中、高中班主任培訓班;初中、高中教研員培訓班;高考輔導;電腦輔導教師培訓班;基礎英語教師培訓等。已經培訓各級中小學校長、各科老師、教研員、中小學師生等共計814174人次。
國家人口計生委系統有近50萬名基層計生幹部,新時期的計劃生育工作也從單純控制人口數量,轉向全面提升人口品質、合理人口分佈、人口結構和人口安全工作。為了用好清華大學在欠發達地區建立的遠端教學站,計生委宣教司領導多次考察教學站,並從2007年開始,每年計生委都依託清華大學教學站,為貧困地區基層計生幹部組織培訓,傳播人口健康常識。當計生委的領導看到一次專題培訓有上萬名基層幹部聽課時,激動地説:“我每次到基層考察,只有身邊陪同的基層幹部聽一聽我這個部長説的話,今天,利用清華的遠端教育平臺,會有這麼多的基層幹部聽我上課,並這麼受基層計生幹部的歡迎!”為此,計生委將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寫入“十二五”規劃,希望得到國家財政的支援,讓更多的基層計生幹部和老百姓受益。
新疆區委組織部得知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後,積極引進清華教育扶貧資源,將幹部培訓課程全部放在新疆的崑崙網上,讓全疆的基層幹部分享清華的課程。今年9月1號至10月1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市、縣、鄉鎮、村的領導幹部每週二和週五都會準時坐到當地的黨員幹部學習中心,因為他們要聆聽來自幾千里外的清華大學教授專為他們講授的“特區經濟建設”的課程。
教育扶貧的核心在於課程安排。8年來,清華開發了大量關於幹部、中小學師生、鄉鎮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技術人員、農民的課程,每年播出的課程近3000學時。如在幹部培訓方面,開發了“縣域經濟與機遇、“城鄉規劃與新農村建設”、“以人為本與依法行政”、“園區建設與縣域發展”、“新聞發言人”、“招商引資策略”、“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適合縣域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的系列課程;中小學師生方面,開發了“清華偉新教育扶貧中小學校長管理培訓”、“清華偉新教育扶貧小學教師系列培訓”等;職業技能培訓方面,開發了“清華余元中職生實習計劃”、“汽車修理師的培訓”、“貧困地區女青年美容師培訓”、“IT軟體工程師培訓”等培訓;醫療衛生方面,開發了“清華大學教育扶貧鄉鎮醫療衛生管理培訓”、“清華-輝瑞醫學繼續教育工程”等課程,並與國家計生委合作,針對基層計生幹部研發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新家庭人口健康促進培訓”課程等。
不要小看這些羅列出來的培訓課程,他們中的每一門都經過精心設計和開發,每一門都是名師們針對各地區、各群體獨有問題的智慧點撥,每一門都凝聚著清華人對欠發達地區的愛和期望。如針對迪慶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各級幹部素質不相適應並亟待提高的突出問題開發的“先鋒計劃”系列培訓,其中的“科學發展觀-環境生態與可持續發展”課程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係教授錢易,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係教授郝吉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吳桂生和國務院研究室處長向東共同授課;而“城鎮規劃”課程則邀請了兩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吳良鏞,昆明工學院教授蔣高澄,雲南省建設廳規劃處處長韓先誠和美國建築專家黃毓芳來為迪慶的基層幹部們傳道授業解惑。
實際上,這些都只是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中的滄海一粟。作為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教育服務社會”的理念。正如清華大學原黨委書記陳希在2004年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端教學站的開通典禮上所説:
清華大學是一所得到國家重點支援的學校,除了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準和培養好學生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承擔國家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任務,在這樣一些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任務中發揮作用、作出貢獻。
自籌資金
舉全校之力辦扶貧教育
2003年初,清華大學依託百年教育資源的積累,本著“教育服務社會”的理念,以“傳播知識、消除貧困”為宗旨,自籌資金啟動了教育扶貧工作。8年來,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撥款人民幣1205萬,港澳和內地愛心機構及愛心人士捐款人民幣3204萬。項目資金全用於清華教育扶貧工作硬體平臺的搭建、遠端教育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建站考察、各種巡講論壇、正常辦公開支等費用。
兩岸清華校長顧秉林(左一)、陳力俊與香港愛心人士共話教育扶貧
學校非常重視教育扶貧工作,將其視為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專門成立了教育扶貧領導小組,統籌和指導教育扶貧工作,下設教育扶貧辦公室,負責具體實施各項教育扶貧工作。該工作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為幫扶對象,通過在當地建立教育扶貧現代遠端教學站,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將清華大學優質的教育與培訓資源無償輸送給貧困地區,開發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源,真正推動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
為使遠端教育網路真正、可持續發揮作用,清華大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體系。教學站所在地政府成立了“清華大學教育扶貧教學站領導小組”,由主管教育的縣領導監督教學站的工作。每個教學站設站長、資訊員、技術員,任職人員經清華大學的面授培訓合格後才能上崗,在工作中與清華大學教育扶貧辦公室保持密切聯繫,保證資訊交流的暢通。
在教育扶貧過程中,清華注重地區的需求,並根據需求來設計和調整課程。每年,清華大學教育扶貧辦公室都會召開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端教學站經驗交流會,總結教育扶貧開展的經驗,了解各教學站的需求。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清華發動全校力量不遺餘力地對欠發達地區進行教育支援,秉承“智力扶貧”的理念,清華開展了大規模、高品質的教育培訓。經過8年的探索,清華總結出依託教學站,採用遠端和面授相結合的模式,開展培訓。一方面邀請教學站所在地區的幹部、校長、教師、醫藥衛生人員到清華大學參加面授,同時將面授的培訓課程直播到教學站,讓每一個遠端參加培訓的學員有現場感;另一方面,組織清華教師到教學站進行巡講,組織當地的師生親身感受清華教授的精彩講座。
很多清華教師都參與到教育扶貧的工作中來,義務為貧困地區中小學師生、基層幹部授課。清華大學外文系的羅立勝教授曾去過河南滑縣、內蒙太仆寺旗、四川通江義務講授英語教法,每到一處,上百名鄉村英語教師聆聽羅教授的授課,羅教授的幽默讓當地的教師感受到英語教學中的美感和教法,2008年1月,羅教授去貴州余慶巡講,遇到百年不遇的一場大雪,他推著汽車在山路上艱難前行,希望能夠按時趕到為鄉村教師們講課。後來因為要趕回北京上課,沒能到達目的地,但羅老師一想到余慶鄉村英語教師的企盼,表示一定要到余慶為當地的英語教師講授一堂英語課。當別人問起羅老師,為什麼年年都要去貧困地區巡講?羅老師説:“我們都是清華人,應該為鄉村英語做些他們需要的事情。此外,清華外文系是培養英語專業人才的院係,將來可能會有一些學生從事英語教育領域。通過巡講工作,對我們培養通才學生有很大幫助。”
經管學院的一位老師到高原地區為當地授課時,高原反應極其嚴重。但是一到課堂上他就精神抖擻。講完課後馬上就眩暈,不得不吸氧。公共管理學院的胡鞍鋼教授亦是如此,他平時教學、科研工作非常繁忙,但一旦需要他為教育扶貧講課時,他會馬上趕到。
中美大學師生攜手支教扶貧
2006年7月29日,開往廣東清遠的火車上,一群黃皮膚、黑眼睛與白皮膚、藍眼睛的小團隊很引人注意。這就是清華大學組織的首屆中美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他們將經過漫長的旅途,作為志願者去欠發達地區播撒希望的火種……
長達39個小時的火車對於Josefine來説,是個很大的考驗。這位來自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漂亮姑娘,是第一次坐火車,而且是硬座。Josefine安靜地克服著什頭暈、疲乏、無力等難受的感覺。和Josefine一樣,這次社會實踐中的其餘51個小分隊中的中美隊員都奔赴路途遙遠、偏僻落後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進行清華大學首屆中美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
清華大學中美大學生暑期教育扶貧支教活動
中美大學師生到當地作為志願者主要教授中小學師生的英語、電腦,並開展有關成長經歷和學習經驗的講座。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師生,雖然很早就開始學習英語,但是幾乎沒有機會和英語國家的人進行交流。美國師生到當地開展教育扶貧支教行動,糾正英語老師的發音,組織開展英語角、介紹美國的文化,提高了當地的英語教育水準;清華師生在當地開展電腦教學,普及網路知識和資訊技術等知識。自2006年首屆實踐開始,2006、2007、2008、2009、2010年五年的中美大學生暑期教育扶貧社會實踐中,共有1144名清華大學學生、167名清華大學青年教師聯合282名美國師生作為志願者參與其中。
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師生從中美大學生的支教中一方面獲得了知識和資訊,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從交流中獲得了信心。正如一位當地學生給2008年中美大學生暑期教育扶貧社會實踐活動赴安徽舒城支隊的臨別贈言:“你們的到來帶給我很深的震撼,也讓我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新的認識。使我更加有鬥志,有信心。”
一位在2008年中美大學生暑期教育扶貧社會實踐中受益的青海省循化縣教學站老師説:“他們(中美大學生)在英語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適當地安排學生觀看了一些英文電影,聽一些英文歌曲,不僅使他們學會了簡單的英語繞密碼,而且學會了優美的英語歌曲,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哥哥、大姐姐們成了他們學習的好榜樣。”
智力扶貧初見成效
2010年,在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的幫助下,4位被幫扶貧困地區的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取,他們分別是吉林省通榆縣的張健、齊越和江西省安遠縣的唐岸、陳柏棟,他們分別被土水學院、經管學院、軟體學院和航太航空學院錄取。
這4名考生能考入清華大學,除了他們本人的刻苦努力和老師的精心培養,也得益於清華大學通過教育扶貧項目每年為考生所在學校教師提供的大量課程及教學方面的培訓。
吉林通榆縣是“清華偉新教育扶貧中小學遠端線上”項目的最早受益者。2008年,“清華偉新教育扶貧中小學遠端線上”落戶該縣60所中小學校。兩年多來,全縣有2000多名中小學校長、教師通過這一遠端教育平臺分別接受了校長管理、高中各科教師培訓、初中各科教師培訓、小學各科教師培訓、教研員、班主任等方面的培訓課程。全縣還先後組織60多名中小學校長、100多位教師到清華大學參加面授學習。通過這種全方位的系列培訓,全縣中小學校長的管理水準、領導能力和教師的專業水準、教學能力等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學校的教學品質普遍提高。
江西省安遠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安遠一中是江西省重點中學,自2005年以來一直沒有學生考入清華大學。而2010年一下有兩名考生考取清華大學。被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錄取的唐岸同學有感而發道:“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優良的學習方法,對我的幫助和啟發很大。”
2004年9月,清華大學針對支援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幹部培訓的“先鋒計劃”第一期正式開班。計劃進行十二個專題的培訓,目前已完成了十個專題的計劃。截止到第六個專題,參加“先鋒計劃”培訓的縣處級以上幹部達7502人次,佔“十五”期間州委培訓和調訓幹部總數(8357人次)的89.8
%。
迪慶州委組織部部長鄭藝這樣説道:“在迪慶的整個發展中,我們感覺到最缺乏的還是人才,清華大學又針對性地對我們迪慶州黨政領導進行專題培訓,是根本上扶貧的一種方式。從2004年到2010年上半年,我們GDP的增幅基本上是20%,這一方面除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援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以外,其實也跟清華大學從智力上幫助迪慶,加快科學發展步伐,我覺得也是分不開的。這個教育扶貧是大有成效的。”
8年來,清華大學的教育扶貧工作初見成效,而清華為教育扶貧所做的努力也有目共睹。2007年11月14日,時任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在參加由清華大學主辦的“遠端教育扶貧與大學生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她表示:“清華大學教育扶貧項目不僅把清華大學優質的教育資源直接輸送到了最需要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而且在高校中倡導了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
而國務院扶貧辦曹洪民處長在2008年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總結會上也指出:“清華大學作為社會力量參與國家扶貧工作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既體現了各級領導的社會責任感,也提升了清華大學的社會影響力”。
2009年4月23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爾乘蒞臨清華大學視察工作時,通過清華大學教育扶貧雙向教學站,直接與四川古藺縣的幹部進行了對話。王副部長對清華大學主動將觸角延伸到了不被人們注意、不被人們重視的一些邊遠山區和一些特定人群,給予肯定。讚揚清華大學主動在整個幹部教育培訓當中發揮高等院校的優勢資源作用,這一點更難能可貴,具有大局意識。
願景:農民在家上清華
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一位農戶家中,一位青年農民正在聚精會神地上著“縣域經濟與機遇”課程,與來自清華的老師通過視頻直播進行互動課程交流。而他的妹妹也正在“基礎英語教師培訓”的線上課堂上認真學習……
這就是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要達到的願景——讓中國欠發達地區的農民、師生都能夠隨時隨地線上上清華課堂,與清華老師進行直接互動的交流。現在,清華大學教育扶貧教學站所在地的農民及中小學師生已經能夠在家中通過網路下載培訓課程課件進行學習,同時也可以到村裏或者鄉鎮裏的教學站直接進行遠端課堂培訓,而下一步就是要實現隨時隨地地雙向溝通。
目前,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基本完成了建站工作。將啟動第二階段的工作,推動這些教學站有效發揮作用,今後的工作重點將放在繼續策劃實施針對貧困地區幹部、中小學師生、鄉村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技術人員和農民的教育培訓上;第三階段的工作重點將是繼續探索欠發達地區機會均等地分享優質教育資源的模式,為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目標作出貢獻。
2011年是清華大學百年華誕。在總結清華大學教育扶貧8年經驗時,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在未來十年、百年應該如何繼續開展這項利國利民的公益事業。
清華大學教育扶貧項目最初的目標是覆蓋592個國家級貧困縣,在發展過程中,為了響應國家“統籌發展,共同富裕”的口號,隨之將教育扶貧的對象擴充至省級貧困縣、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基本形成了針對5種地區的局面。在未來十年甚至百年,清華大學教育扶貧項目將繼續盡一己之力滿足國家和貧困地區的智力需求,清華也將繼續探索大學的公益角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公平的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而清華,也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教育服務社會”的理念,做一名促進教育公平的先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