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校外培訓日漸火熱 校內教學如何訓取經?(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4 08:26:37 | 文章來源: 中國教育報

面對校外培訓的日漸火熱,校內教育如能借鑒校外培訓的可取之處,反思自身不足,將有利於教學水準的提升,以及更多孩子的快樂成長。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我們發現,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有些家長對校外培訓班十分青睞,他們精心選擇校外培訓教師和課程,讓孩子在學校教育之外“吃加餐”,讓孩子獲得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那麼,學校教育該如何應對由學生、家長的新需求帶來的挑戰?校外培訓又是否存在一些可取之處可供學校教育吸收、借鑒?為此,我們特以美術教育為例對此進行探討。

在一次中小學美術教師研修班上,無論是教學成果展示、課堂示範,還是學術沙龍,校內美術和校外美術都再次成為關鍵詞。它們似乎矛盾,卻又在教學模式、經驗等方面反映出了各自的優缺。

我執教小學美術,時常在想,美術學科為什麼會有校內和校外之別?相比于傳統的校內美術,校外美術的優勢是什麼?校內教學又如何向校外培訓取經,讓課堂教學更具魅力和實效?

校內缺陷 校外彌補

校內美術是一種普及性教育,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但學生在興趣、能力、個人潛質上存在個體差異,如果一些學生有更強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校內教育就無法滿足了,這部分學生就會去尋找另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這時,校外美術就可以適時彌補校內教育的不足。

雖然目前校內美術的師資力量有了很大提高,專業硬體方面也有了更新和改善,但仍與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需求存在差距。一些學校的美術教師仍然欠缺,一些專業教師的美術教學觀念陳舊,跟不上現代美術教學的發展步伐。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校內美術教育作為教育的“正規軍”,卻仍然擺脫不了小學科的地位,學校教育內部常常不怎麼把美術教育當回事兒。於是,一些有興趣、餘力的學生當然會“另謀出路”,一些認為自己在校內“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美術教師也可能會在校外“另辟蹊徑”。

而校外美術是一種精英式教育,為美術興趣濃厚、基礎紮實或者家長有需求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場所和發展機會。可以説,校外美術教育是校內美術教育的彌補、拓展、昇華。

立足本崗 各顯風騷

校內美術和校外美術存在著較大差異,這也使得兩者在學生的美術教育中各具優勢。

性質目的不同。校內美術教育的目的是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參與文化傳承和交流,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它注重面的普及,促進美術教育橫向發展。校外美術則因濃厚的商業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感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促使其表現性和專業性不斷提高,注重點的深入,讓美術教育縱向發展。

教學性質和目的不同,決定了二者教學形式的不同。由於校外美術教育不得不考慮美術教學活動帶來的商業效果,所以更注重教學的表現性,即作品的呈現。要想在短時間內出效果,必然形成直接的教學過程。校外美術不像校內美術那樣把時間運用在興趣激發、注意力引導、知識點掌握等方面,省去了諸如教學導入、作業評價等校內美術教學中的很多環節,把時間更多地運用在示範、創作上。也許因為參加校外美術教育的學生都有興趣,沒必要去進行那些費時的環節,因此,校外教育更多的是直奔主題,欣賞、示範、創作。

另一方面,校外美術教育更注重美術學習材料的運用和開發,以此來表現創意和特點。在我參加的這次研修班交流中,不少校外美術教師因做陶藝的材料受限而積極想辦法,有的用當地泥土親自加工,有的用“祖傳秘方”加工麵粉。我還曾見過一位湖南郴州少年宮的美術教師,不遠千里專程到上海尋找、體驗能表現不同效果的紙張。而這種做法和精神,在校內美術教學中幾乎沒有。 教學對象不同。教學對象影響著教學方法、活動模式和學習內容。校外美術中的教學對象(學生、家長)都對美術學科有一定了解,甚至有紮實的基礎、深入的研究。他們有明確的學科學習目的性,要麼為開發各種能力,要麼為專業深造。校外教師會為他們量身打造課程,按不同知識和技能進行分班,制定教學方案。學生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家長也會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安排,爭取更高的學習效益。可見,校外美術中的教學對象從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專業知識結構等方面來説相對一致,這是教學專業性的一個有利因素。

校內美術的教學對象雖然在年齡特徵上相近,但個體差別很大,在美術興趣愛好和專業知識技能上的層次比較複雜,這就為校內美術教育帶來了很大難度。在班級教學中,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並非易事。不同興趣的學生在知識的積累和動手技能上又逐漸呈現出了較大差距,而且年級越高,這種差距越大。因此,校內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在這一點上比校外美術教師考慮得多些。

師資力量和教學環境不同。藝術學科不同於知識學科,教師不僅要懂得藝術教育規律,還要掌握紮實的藝術基本功。雖然很多學校都有了專職的美術教師,但校內美術教育的師資仍然存在問題,在專業水準和教育觀念上還不容樂現。

同時,美術教育有其自身的學科特性,但在校內往往受到一些影響和制約。比如,美術創作是一項情感抒發的活動,創作過程中進行相互討論、交流是美術的學科特點,但在學校的養成教育中這種特性常會被壓制。校外美術教育則不同,學生在很輕鬆的環境下學習,隨意交流心得,或向周邊的人請教,使他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設備材料差別大。美術學科有很強的工具性,教學設備、材料要求很多、很高。而這些設備、材料的缺乏正是校內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嚴重問題。校內美術教育只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普及方面,許多人認為學生能畫出漂亮的畫就行了。由於學生涉及面、經濟水準、預備材料等原因,許多教師懶於準備材料,索性省去了手工課,全上成了一張紙、一支筆打天下的繪畫課。

而校外美術教育的教學效果與經濟利益直接掛鉤,他們會在設施和材料上大力投入。在交流研討中,討論教學所用材料的多半是校外美術教師,而校內美術教師則停留、徘徊在“學生手工課材料準備不齊怎麼辦”這樣的問題中。

相互借鑒 取長補短

校內美術與校外美術多方面的異同,凸顯了兩者的不同特點和各自優勢。那麼,校內美術教育怎樣有效吸收校外美術教育的優點,為己所用呢?

改變觀念,提升理念。在遵循教學原則、圍繞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我在校內美術教學中改變教學模式和要求,不拘泥于一招一式,而是根據學習內容和對象確定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單元的內容過於簡單或重復,我便採取學生先自學探索、自主選擇和創作,然後討論、評價,再次創作的模式。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學生難免會有感而發,有時也難免喜而忘形,我允許他們在創作過程中小聲地説話交流,給他們更大、更寬鬆的學習環境。

學生會過多地把其他學科的習慣帶到美術學科的學習中來。比如,在其他學科中用鉛筆寫字寫錯了可以擦掉修改,寫錯就擦掉成為學生們的普遍心理。但在美術學習中,這樣不僅造成畫面臟、規定時間內完成不了的情況,而且影響了學生的創造力。而校外美術要求作品一次性完成、不準塗改,就值得借鑒。我認為孩子的繪畫無所謂畫對畫錯,而是要去正確引導他們。我在繪畫教學(素描和設計除外)中,要求學生不準塗改,哪怕畫錯了,也要想辦法讓已經畫出來的線或形變成可用的,促使學生動腦筋思考。

不怕麻煩,多作準備。現行的美術教材中手工製作佔很大比例,但由於手工課組織難度大,準備起來麻煩,許多教師不願意上,甚至不上。我曾詢問一些學生和教師是否上手工課,答案基本為,沒上過,上得很少,或者學期結束時能上多少就上多少。其實,學生很願意上美術課,也最希望上手工課,但由於工具準備等問題,手工課總是夭折。當校內美術教育基本圍繞繪畫門類開展的同時,校外美術教育卻恰恰相反,手工課的比例在逐漸加大。其實,準備工具也是一種習慣,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準備材料的習慣,讓他們體驗在手工課上獲得的快樂。

校內外美術教育形成因素、教學目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校內美術若能借鑒校外美術教育的可取之處,教師的美術教學在二者的優勢結合上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就會更好地促進校內美術教育的發展,提高孩子的美術素養和綜合素質。(江蘇省常州市湖塘橋中心小學 張玲瓏)(中國教育報)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