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西安歐亞學院試水新聞教育改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1 08:35:50 | 文章來源: 中青線上-中國青年報

這幾天,在西安一所外語類高校讀新聞專業的小趙一邊忙著期末考試,一邊忙著四處投簡歷尋找實習崗位,還時不時要詢問親戚朋友幫助找實習單位的進展。可時至今日,小趙的實習單位還是沒有落實。

“地球人都知道,學新聞專業必須要實習,可現在找實習崗位比找工作還難。”小趙説,一到期末,班上的同學都要為實習的事兒發愁,大家見面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你實習的地方定下來了嗎”。

這幾年,新聞專業已經成為“招生火、就業冷”的典型代表。這一方面是因為新聞專業遍地開花,學生數量呈爆炸式增長,而新聞單位的用人需求增加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國新聞專業教育普遍存在脫離實踐的弊端,很多新聞院係的老師甚至都沒有媒體從業經歷。

“其實,高校新聞院係的老師都知道實習實踐對於新聞專業教育的重要性,也都提倡加強實踐教學,但因為外部條件和內部機制的限制,很多時候我們的實踐教學要麼是‘走過場’,要麼是‘過家家’。”西安歐亞學院新聞學院院長丁立梅曾經留學海外,並在企業做過人力資源工作,了解當前大學生實習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她説,如今大學生實習一般都有水分,因為新聞單位的記者編輯工作都非常忙,實習生人數又特別多,根本指導不過來。學生實習時很難接觸到核心業務,多數時候都是在打雜,專業能力並沒有得到鍛鍊和提高,最後只是收穫一紙蓋了紅印章的實習鑒定。這其實就是在“走過場”。

有些院校為了避免學生實習“走過場”,就在校內開辦一些校園媒體供學生實習,但這些校園媒體並不面向社會,也不獨立運營,所以和真正的媒體有較大差距,學生在裏面實習就像是“過家家”。

在學校的支援下,丁立梅開始著手進行教學改革。其實,改革的動力主要來自於競爭壓力。“現在很多名牌大學新聞專業的學生都存在就業難的情況,對於我們這樣的民辦高校而言,要想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就必須找到一條新路”。

更大的壓力來自於生存。西安歐亞學院院長胡建波在2006年就判斷,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報名人數將會持續下降,高校,尤其是像歐亞學院這樣的民辦高校會面臨很大的生源壓力。從那時起,歐亞學院就開始控制招生規模,把辦學重點放在提高品質上,並提出“給學生提供高品質本科教育”的辦學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胡建波選擇了新聞學院和藝術學院作為試點學院。

胡建波和丁立梅為新聞教育改革選擇的標桿是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這是世界上第一家新聞學院,創辦于1908年,是全美最好的新聞學院之一,在全世界享有盛譽。

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認為:學習新聞最好的方式是動手實踐。該學院設置有九大媒體實踐基地,涵蓋報紙、雜誌、網路、電視、廣播、廣告、公關、多媒體等領域,這些媒體全部面向社會,獨立運營。

倣照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的模式,歐亞學院為新聞學院投資200萬元建立“社會人”實踐基地,將校園原有的媒體資源整合起來。

為了避免“過家家”,院方還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和外界合作,比如,把校園電視臺的節目提供給省市電視臺;承接西安一家地方報紙的兩個版面,交由學生采寫編輯;為企業製作宣傳片,提供視頻服務。

“由於國情不同,我們不能完全照搬密蘇裏的模式,但可以借鑒密蘇裏的實踐教學理念,從社會引進真實的項目,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彌補實習資源的匱乏和校外實習效率的不足。”丁立梅説。

新聞學院今年還首次改革了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生的畢業考核方式——不寫論文,而是要求在兩個月內,學生每人策劃、設計、采編、印刷一本雜誌。

“最初,我們心裏也沒底,不知道學生能不能完成這樣的任務,從學生到老師都有很大的壓力,有的學生甚至急得夜裏失眠,偷偷哭泣。可出乎我們的意料,學生最後完成的雜誌都非常精美,完全可以和市場上的雜誌相媲美。”丁立梅説,這樣的一個畢業設計不僅全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還讓他們找到了自信。

畢業考核方式的改革效果立竿見影。編輯出版專業以前是新聞學院就業情況最糟的專業,可今年,抱著自己的作品求職,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大有提高。

就在6月底,歐亞學院和華商傳媒集團共同主辦了“2010最新報業新聞潮流和實操戰略戰術高級研修班”,培訓地點就在歐亞學院。有著102年曆史的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的教授,走進了建校只有15年的歐亞學院。這一平臺的搭建,在歐亞學院的辦學者眼裏,也是教學改革的一次有益實踐。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