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藝術教育面對著多種文化的衝擊,清楚地把握藝術教育所處的文化環境,並在其中找到合理的自我定位,將有利於當代高校教育的長遠發展。
保持高雅文化的審美高度
隨著時代的變革,藝術的形式和種類不斷翻新,越來越多的文化形式被劃歸到藝術的範疇之中。這種新的變化,一方
面擴展了藝術的內涵,藝術不再局限于音樂、繪畫、雕塑等有限的種類,而是吸取了新的元素分化為更多細緻的門類。但是,另一方面,一些低級趣味的文化形式,也打著所謂“藝術”的旗號,擾亂甚至腐蝕著藝術高潔、純雅的內涵。這些低級的藝術形式絕不同於“大眾文化”的平民化和親和性,而是用一種頹廢、低糜的審美趣味麻痹人們的心靈。這種低級文化對高雅藝術所産生的不良影響和衝擊是不容忽視的。應該説,作為專業性的研究場所,高校藝術教育的工作就是教授青年學會感受和欣賞真、善、美的藝術形式,從而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修養和文化素質。因此,可以説,高校的藝術教育也是把好國民文化水準的一道重要關口。
商品主義的盛行,使越來越多的藝術品成為可以複製的商品,藝術的批量生産抹殺了創造性的審美價值。不僅如此,一些媚俗的、低級的藝術趣味向現實與功利俯就,喪失了藝術批判性的超越向度。為了抑制這些不良傾向對藝術的衝擊和破壞,高校的藝術教育首先便應該堅守住藝術的審美高度。學校教育是所有知識啟蒙的基礎,高校的藝術教育則要從更高的水準上,培養未來專業藝術從業者良好的藝術修養和品質。幫助大學生樹立向善、向真、向美的藝術品位,引導他們創造性地發揮和表現自己的審美感受,教會他們如何在低級趣味與高尚情操之間做出正確選擇,從而培養出具有崇高精神追求的新一代文藝工作者。
借助大眾文化的傳播方式
大眾化、平民化已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許多思想家認識到了大眾文化積極的一面,並熱情地歡迎大眾時代的到來。如何積極利用大眾文化的有益條件也成為了當代高校藝術教育的又一思考重點。
藝術向大眾化的發展並不一定意味著降低審美情趣,迎合低俗的標準,而是要借鑒大眾文化有效的傳播手段和形式,以此幫助擴展當代藝術教育規模,普遍提高民眾的藝術水準。大眾文化最有效的傳播手段之一就是對公共空間的利用,這一點對於高校的藝術教育是有啟發意義的。托爾斯泰曾經説過,好的藝術應該為大多數人所懂得。藝術教育不應該封閉和局限在狹小的範圍之內,現代的藝術教育應該在許多方面提倡和鼓勵一種“大眾化”。舉例來説,大眾文化標誌性的傳播特點就是借助高科技手段擴大文化傳播的範圍。對於這一點,現代教育在很多學科和領域都借助網路的手段,應用了遠端教育模式,這種新興的教育方式也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效。除了動漫、設計等專業可以在相關課程上採用這種模式,攝影、繪畫、雕塑等其他專業也同樣可以找到應用的結合點。不僅如此,可以借鑒的大眾文化公共性的傳播方式還有許多。以“選秀”形式為例,這種典型的大眾文化形式雖然存在商業性和娛樂性的功利目的,但是這種平民化的形式本身對於藝術的傳播和普及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此外,舉辦集體性的藝術作品展覽、開展藝術名家專家的公開講座、設計一些健康向上、有益社會的行為藝術表演等等,都是藝術教育可以借鑒的大眾文化形式。這些新的文化手段,對於發展藝術教育,適應新時代藝術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的現實變化將是十分有益的。
樹立多樣性的教育理念
當今世界,各種各樣的文化形式相繼誕生、興盛,有的不斷自我創新而得到發展,有的則被新事物取代而走向消亡。藝術作為一個時代最前沿的文化表現形式之一,要不斷的革新與發展以適應新的審美標準。因此,在這種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中,藝術也不能固步自封,而是應該以一種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融入新的文化環境。對此,藝術教育領域應該對新時代的文化特徵準確把握和認知,樹立一種多樣性的教育理念。
這種多元化和多樣性應該系統地體現在許多具體方面。首先,藝術教育的專業設置應該是多元的。社會發展的要求促使高校藝術教育能夠培養更多新型的藝術專業人才,因此專業門類應該隨著社會需求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細化。其次,教師的知識背景應該多元化構建。隨著專業的細化和發展,原有的藝術門類衍生出來許多新興專業,因此,要求藝術教育專業的教師也要不斷夯實藝術基礎性知識,並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最後,應該設置與本專業相關的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設置。藝術教育中的許多專業都具有一種跨文化的特徵,例如我們已經熟悉的攝影和設計專業,需要繪畫的知識和功底,而動漫專業也需要電腦專業的相關知識。因此,藝術專業可以嘗試設置文藝理論、新聞廣告等跨學科的課程,專業之間也可以共同開設一些相關課程。這樣可以增加多元化的選擇,為學生提供更多資源共用的機會。
劉曉靜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