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新中國民族美術與民族美術教育” 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6 17:30:2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納禾雅

12月15日,由中央民族大學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傳承與超越——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成立50週年師生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帷幕。伴隨著新中國少數民族美術教育共同走過50年的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已經形成了集教學、創作、科研為一體的辦學模式,構建了科學的、且符合藝術學科發展規律的、包括博士研究生在內的多層次教學結構,已經建立了繪畫、美術學和藝術設計三個招生專業中的七個專業方向。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學院建設工作開始納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的學科建設項目,辦學規模、辦學層次和辦學品質都實現了全面的跨越。

為了配合展覽,由中國美術館研究員陳履生主持的名為“新中國民族美術與民族美術教育”的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主持人陳履生首先就會議議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談到:“展覽使我們回顧了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科建立50年來的豐碩成果和歷史進程,他們的創作和教學成果也見證了新中國民族美術和民族美術教育的發展歷程,同時也為我們研究新中國美術,以及新中國民族題材美術創作方面提供了特別的個案。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作為在民族學院係科中的國家隊,他們引領了中國民族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同時也輻射到全國各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美術教育。”

梁江在發言中強調了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在我國美術事業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他談到:“中央民族大學有很多老師在創作上的成績非常突出,他們的作品在藝術上所體現的追求創新與不斷探索的變革精神,這種精神也體現在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的教學當中,我想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是非常特殊的機構,承擔特殊的任務,從展覽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以後發展空間是非常廣闊的。”

邵大箴通過展覽發現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的教學思想非常開放,“相當活躍”,在鼓勵教師和學生勇於創新探索方面值得關注和研究,並倡議國家對於少數民族美術教育的投入還應加強。他認為:“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承擔著幾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是教育學生,培養新的人才,另外要進行藝術創作,這個創作突出於少數民族的題材。同時也不局限于少數民族的歷史和現實生活的題材;還有一個任務,要對少數民族美術進行研究——民族藝術教育的特點,民族藝術教育的規律,他們要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藝術規律,在這方面進行理論性的研究。”

鄭工在肯定了展覽作品創作技法水準的同時,就保護、開發少數民族美術資源的角度為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我們民族文化藝術方面的資源非常豐富,它的資源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題材,還有一個是和民族文化息息相關的視覺表現範圍的東西,和手法、風格、技法以及文化類型有關,不僅僅是表現在表面上的服飾和景象,而應當更重視對民族形象視覺符號性的挖掘。作為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應該承擔一些責任和深入做一些課題,對於保護民族美術甚至是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丁寧就展覽和民族美術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個展覽從知識的譜係學上為當代美術提供了特殊的素材,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師貢獻的視覺檔案中已經看到了在民族主題創作上突出個性表達的痕跡,而作品中所透露出的歷史感也是特殊歷史時期中國美術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提出:“這個作品展從知識的譜係學上來説,有其特別的意義。今天展示在大家面前的紀念展,將來可能是當代一份重要的視覺檔案。今天,民大的這些師生們,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因為我們從最近幾個事件可以發現,我們在如何認識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的時候,也就是美協提倡熔鑄一個國家形象,這個含義是非常豐富的,其中之一就是多民族的國家,國家的統一性,國家所具有的意識在民族大學老師的作品裏面多多少少也透露出非常重要的歷史感,我們處在這樣的歷史時期,我們對於認識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著更緊迫的意義。這次的展覽對於熔鑄中國美術的國家形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最後,他也提出了一個具有困惑性的問題:“有關民族題材如何避免以一種獵奇的、或者是走馬觀花式的觀察眼光去創作?如何強化對生活的體驗?或説接近、反映少數民族的內心真實狀態,這永遠是非常重大的課題。”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