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物質材料的特性,決定了水彩畫區別於其他畫種的獨特表現技法和審美趣味。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糾正與克服水彩作畫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弊端,是學習色彩知識,掌握水彩畫表現技巧的重要環節。
弊病之一:臟。
水彩的特性決定了其“乾淨”的本質,而污濁的色彩産生出黯然不潔的畫面,便會失去水彩畫中最動人之處。
“臟”是水彩畫常見的毛病,其産生原因:①色彩的冷暖、純度關係不明確,缺乏對比;②亂用黑色,造成色彩污濁;③用筆過度掃、刷、擦,著水色遍數過多。糾正“臟”的弊病,首先要避免對比色、補色顏料的等量相調。其次,要謹慎使用黑色或將低純度、低明度的色彩滲透到高純度、高明度的色塊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通過色彩調配産生的黑色,不僅有明確的色彩傾向,而且與其他色彩相調時,可有效避免“臟”的感覺。另外,作畫用筆用色要準確肯定,儘量避免過多的重疊、洗、刷、修改,否則,容易失去水彩畫滋潤透明的特色而色彩混濁。
弊病之二:灰。
一幅“灰”的水彩畫會使人索然無味。
畫面“灰”的主要原因一是色彩明度對比太弱、缺少濃重、有重量感的色彩;二是色彩純度對比不夠,缺少明快、純度亮的色彩。因此,解決“灰”的問題就應從素描和色彩兩方面入手。自然界中的物體,會因其所處空間位置的不同,固有色深淺的差異及受到光線、空氣等因素影響而産生色彩明度、冷暖和純度等關係的變化。一般來講,一幅畫面中近處的物體實而具體、明暗對比強烈、色彩鮮艷偏暖;遠處的物體相對虛而模糊、明暗對比較弱、色彩偏灰偏冷。培養正確的觀察、認識方法,增強敏銳的色彩感受能力,掌握色彩變化規律,處理好表達對象的明暗、主次、虛實、冷暖、純度這幾個關係,是克服畫面“灰”的根本所在。
弊病之三:花。
主次不分,色彩雜亂,各自為政,缺乏整體性是“花”的弊病産生的主要原因。面對自然景物,作者要依據畫面主題的需要,大膽進行取捨、概括和提煉,刪掉一些與主題無關的細節,使畫面賓主分明,主體突出,這是糾正畫面“花”的方法之一。要在畫面上形成色彩的主色調,不宜在色相、明度、純度上局部對比太多、太強,這是糾正“花”的方法之二。另外,畫面半幹半濕時不要過多重復,也可有效避免運筆留下明顯痕跡而産生過多水花筆痕的弊病。
弊病之四:焦。
透明、亮麗是水彩畫的特色之一。顏色稠濃,調色不當,幹畫法太多是造成畫面“焦”的直接原因。以水調色作畫是水彩畫的基本特徵,水的流動、透明、滲化等特性,賦予了水彩畫淋漓、潤澤、明快的韻味。調色中,除依靠顏色本身的明度調配以外,用水作為媒介顏色溶化、稀釋並産生明度、純度關係的變化,形成水與色、色與色的相互滲化、融合和自然、豐富的色彩效果,是克服色多於水,顏色太濃、太稠,避免畫面“焦”的關鍵一環。水彩顏料中的赭石、熟褐等色,如果與群青、青蓮等透明色相調配,用水適當,會産生顏色的沉澱,出現美妙豐富的肌理效果。相反,避免將赭褐等色與其他透明性差的顏色隨便混合,又會避免畫面色彩的幹“焦”之感,所以調色時務必小心,儘量單獨使用或在調色上不超過三種顏色。多采用濕畫法作畫,可以極大地增強畫面色彩的透明感,避免“焦”的毛病。另外,慎用土黃、肉色、粉綠等色,也是防止畫面失去色彩透明性的重要方面。
弊病之五:粉。
色彩冷暖傾向不明確是産生畫面“粉”的主要原因。以水作為媒介調節色彩的明暗與純凈程式是水彩調色方法之一。要明確和加強色彩的冷暖關係,避免將或冷或暖的色調畫成中間灰色。其次,畫面色彩較深、較重的地方,也更應明確、肯定其色彩的明度關係,這些都是避免畫面“粉氣”的有效方法。
弊病之六:松。
“松”是水彩作畫中水分控制不當而直接造成的畫面弊病。水彩畫創作中,應掌握水的特性及對其靈活運用,水分能決定畫面色彩的濃淡、明暗、乾濕、枯澀,決定形體的虛、實、硬、柔、聚、散,産生豐富的表現技巧,使畫面充滿生氣與韻味。如果不能熟練地駕馭水,將會使形式俱散,色淡形“爛”,畫面“松”散。因此,注意兩面乾濕,把握好濕時重疊的時間、色中水分的多少,是水彩作畫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避免水色氾濫的關鍵環節。作畫時,概括處要大膽心細,一氣呵成,細微處層層重疊、明確肯定,富有力度。另外,克服一味追求濕畫法的效果也是糾正和避免水彩畫“松”散的有效途徑。
水彩畫作業中常見的6種弊病,既有色彩問題,也有技法問題,還有素描問題。有一個共同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多觀察,重感受,找規律,勤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