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清代宮廷戲《昭代簫韶》5月7日登陸長安大戲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02 09:58:36 | 文章來源: 北京晨報

清代宮廷戲《昭代簫韶》5月7日登陸長安大戲院

如果你想知道二百年前的京劇進京演出時是什麼樣子,或許可以在《昭代簫韶》中找到答案。日前,清代宮廷連臺本戲《昭代簫韶》在公演之前給京劇專家們進行了一場內部綵排,請專家把脈。這出修舊復原的老戲一亮相就散發出與眾不同的味道,金碧輝煌講究的舞臺不由得讓人感受著昔日皇家貴族的氣派,更加不同的是演出的形式,雖然説這是一齣“修舊如舊”老戲復原的京戲,但是讓今天的觀眾看起來卻充滿好奇和新鮮。

該劇取材于《楊家將演義》,描寫北宋名將楊繼業全家盡忠報國、賢王德昭輔政的故事。據《昭代簫韶》的發起人吳江介紹,這出老戲完全是按照原劇編寫,“就連錯別字都沒有改過”。舞臺戲臺兩側挂著“日麗瑤臺寰宇休明傳鼓吹,風清玉蕩萬方雅樂入歌聲”的楹聯,“生平葉慶”的匾額也高高挂在舞臺上方,戲臺前方則圍著一圈木頭欄杆,隱約可以想見《昭代簫韶》所代表的“盛世雅樂”的圖景。

《昭代簫韶》讓觀眾看到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京劇樂隊的位置改變,以往京劇樂隊是在舞臺右側靠邊的位置,而《昭代簫韶》將樂隊安排到台中位置,演員演出的正後方,演員換場的時候樂隊也很有看點。據劇組介紹説傳統宮廷京劇演出的佈置就該如此。此外京劇演出的上場門、下場門也不是我們常見的“出將”、“入相”,取而代之的則是“諧音”、“ 舞”,並分別在這兩處增設了一名挑簾人,負責掀挑幕簾。當然還有表演上的新意,臺上所有工作人員,包括樂隊、挑簾人、撿場人等,都是清代宮人打扮,這都是為恢復當時宮廷演出的特色特意安排的。雖然這些人沒有唱詞,但無論是樂隊還是挑簾人都比我們常看到的京劇要精細很多。比如僅僅是一個掀簾放簾這樣看似簡單的動作,劇組也是專門請教了80多歲和90多歲高齡的老京劇人,非常細緻地了解到幕簾掀挑的高度、力度等,這些都有嚴格要求,技巧頗難。一手掀簾,一手輔助,在空中旋轉一下高舉過頭頂,這一套動作如行雲流水,利落瀟灑,也讓觀眾看到京劇之所以有200多年曆史,正是因為這門藝術有著登峰造極的華美。

此外,專家也通過預演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比如孫毓敏老師提出應該讓一個主持人講述這出《昭代簫韶》究竟哪些地方跟現在的京劇不一樣,這四個字是否就應該詳細地給觀眾解釋一下意思。此外在中英文字幕上也應該更到位地解釋。還有幾位專家提議劇情是否稍微平淡了一些,是否“老戲復原”的意思就是像考古一樣一點都不能動?而且兩個小時的演出時長對於旅遊場的觀眾是否能有耐心也是不少專家所擔心的。這些可能還要等到正式演出時隨演隨改,更加完美。據悉,《昭代簫韶》5月7日至16日登陸長安大戲院,之後還將在頤和園德和園戲樓做旅遊駐唱演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