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北京人藝攜《我們的荊軻》首登國家大劇院的舞臺,2月19日至24日,連續6場演出將為觀眾帶來這部以現代視角解讀的歷史劇。而著名作家、該劇編劇莫言斬獲諾獎後也首度現身演出現場。再次觀演後,他不僅到後臺給所有演職人員拜年,以“大開眼界”來評價演員的表演,更是當場表示要繼續為人藝寫戲。
《我們的荊軻》是莫言首部大劇場話劇作品,不同於以往荊軻刺秦的故事,這部作品的視角並不在於對荊軻刺秦過程敘述,而重在探討刺秦的動機和意義。莫言獨特的視角,豐富的語言,讓歷史成功照入現實的深刻性,使《我們的荊軻》成為人藝歷史劇目裏不多見的“另類”之作。既有哲學思辨又有著莫言特有的輕鬆幽默,這和任鳴導演“排戲要讓觀眾看得懂”的初衷不謀而合,難怪只演了三輪,劇中的很多經典臺詞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輪演出後莫言摘得茅盾文學獎之後,眾望所歸地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我們的荊軻》也讓他在戲劇領域一舉奪得中國話劇最高獎——金獅獎最佳劇目獎和優秀編劇獎。獲獎的熱度讓這部作品一時成為關注的焦點,而劇組內部卻將這種熱度幻化成對作品的嚴格要求。從2011年起,演出已過三輪,此番移師國家大劇院,劇組早在春節期間就開始了排練,“光環已經存在,大家肯定會對這個作品關注更多。”荊軻的飾演者王斑説,“莫言先生寫這個戲肯定需要我們與時俱進,所以我們會不斷演出新意。”而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燕姬的扮演者宋軼則表示自己對人物有了更深入的感覺,心裏更踏實,已經不是去記怎麼做,而是由內而發的肢體表現。
經過幾十場的錘鍊後,《我們的荊軻》此輪演出也更趨成熟。坐在台下的莫言以觀眾的視角再次觀看了演出。演出剛一結束,莫言就來到後臺與劇組見面,“沒出十五都是年,給大家拜年。”莫言的到來讓演員們非常開心,而他作為編劇對表演的肯定則更令劇組欣慰:“這部戲與我第一次看相比,銜接更加流暢,演員對人物把握的分寸感更貼近我的原意。你們的功勞非常大,真是讓我眼界大開,由此也堅定了我繼續努力為人藝寫戲的信心。”一言未畢就換來現場一片掌聲。興致高昂的莫言甚至透露了些許新作構思:“《我們的荊軻》是2000多年前的事兒,下一部戲完全不一樣,可能是2年後的事兒。”他還開玩笑地説,人藝能把歷史劇演出現代味兒,不知道接下來能不能把現代戲演出歷史味兒。
其實早在演出中場休息時,莫言與北京人藝院長張和平聊天,説到自己最近雖然忙碌,但是一邊兒忙一邊兒想著給人藝寫戲,張和平院長二話不説,當即端起茶杯,二人以茶代酒,乾杯定約。“能否寫出好戲另當別論,但我熱情很高,心很真誠。我很期待由人藝的演員再次將我的作品變成舞臺形象。”莫言在後臺向人藝“真情告白”。看來,在人藝舞臺上再見莫言,應該是指日可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