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聲京劇團團員在排練。
圖為國聲京劇團團員在化粧。
中午11點半,王琳急匆匆地從車公莊地鐵東南口跑了上來。她看了看表,這才松了口氣——離演出還有兩個半小時,用一個半小時化粧足夠了……這個在一家外資企業工作的IT工程師,剛剛從西二旗的公司趕過來。
兩個半小時後,王琳登上了梅蘭芳大劇院的舞臺,變身舞姿曼妙的“天女”縱情“散花”。
“如果沒有國聲京劇團,我不會堅持這麼久。”王琳説,“國聲改變了我的生活。”
“如果沒有國聲,就沒有……”這個句式,不僅王琳愛用,國聲京劇團的其他團員,都習慣拿它當“口頭禪”。
每到週六,劇團的40多位團員,都會從城市的各個角落,奔向位於十里河的國聲劇場,很少有人缺席或遲到。
劇團至今已組織了近百場演出,從未發生需要救場的情況。副團長楊秀麗説:“感覺自己的心被國聲給拴住了!”
紮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
國聲京劇團自成立至今,滿打滿算,也就兩年多的工夫。這家普通的京劇票社,何以有如此魅力?
在劇團總策劃安訓生眼裏,國聲的魅力在於朝陽區這塊肥沃的土壤。這裡有眾多戲迷票友,每天清晨和節假日,在朝陽公園、團結湖公園、紅領巾公園都能看到操琴吊嗓的身影。國聲京劇團的成員,或是工作在朝陽,或是生活在朝陽,或是曾經工作或生活在朝陽。朝陽區委、區政府也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對國聲京劇團的組建、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援。
國聲劇團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公務員、外企白領,還有國企工人、私企老闆,學校教師和農民。儘管不是專業的,但大多數成員都曾拜在不同流派京劇名家門下學藝,功底紮實,演出水準高——副團長王椿立是馬派名票,曾獲央視票友大賽金龍獎;溫娜自幼追隨京劇表演藝術家李金泉學習;馮長城收藏京劇行頭2000多套,人稱“京城第一箱”;楊秀麗曾獲得央視票友大賽金獎……
表演藝術水準遠超一般票友
王椿立介紹,國聲京劇團起點很高,2009年的首次亮相就是在京劇的最高殿堂——長安大戲院;成立一週年他們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京劇交響音樂演唱會;兩週年慶典時,他們又移師梅蘭芳大劇院。“這些都是普通票友不敢想像的舞臺,如果沒有國聲,我們怎麼可能登上這些舞臺?”
對於新招收的團員,國聲京劇團有著非常嚴格的藝術審查標準,要求團員的藝術功底和表演水準要達到或接近專業水準,且年齡不能超50歲。他們在長安大戲院演出時,聽了30多年戲的老戲迷劉連春硬是不相信臺上演出的都是業餘演員。
正是因為堅持了高標準,劇團的表演藝術水準遠遠超過了一般票友。參加過劇團演出總結會的老旦名角趙葆秀認為,能夠被長安大戲院、國家大劇院這些地方接納,關鍵是因為國聲京劇團具備媲美專業的藝術水準,“他們的演出水準讓人刮目相看;對藝術的認真程度,也絕不亞於任何專業劇團。”
不僅自己樂和還要別人快樂
在團員眼裏,到國聲唱戲,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劇團小生演員夏雷震説,國聲京劇團為他提供了成長的舞臺。夏雷震是朝陽區求實中學的老師,原本攻的老生,但劇團幾位負責人發現他有唱小生的潛質,就由團裏出錢,專門為他請來了國家京劇院著名小生演員蕭潤德,一對一地進行培訓。
副團長趙洵在劇團裏不僅實現了唱戲的夢想,還結下了一段美好姻緣。在劇團兩週年的慶典演出大戲《龍鳳呈祥》中,後劉備、後孫尚香的默契演出,讓台下叫好不斷。但觀眾們不知道的是,這兩個角色的飾演者趙洵、殷著錦,在幾天之後就結為百年之好,為國聲兩週年慶典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早在策劃之初,國聲京劇團為自己設置的願景,就不同於一般票社的“找個樂子”——他們不僅要自己樂和,還要把這份快樂帶給別人。劇團將自己的舞臺從排練廳、大劇院延伸到朝陽區大大小小的校園、工地、文化活動室、部隊大院。去年,劇團全年演出40場,80%在基層,場場充滿掌聲和歡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