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黃粱一夢》古戲樓上演 揭幕正乙祠賀歲演出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24 16:12:32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黃粱一夢》

《黃粱一夢》

11月23日,由黃盈導演的話劇《黃粱一夢》在正乙祠戲古戲樓上演,揭開了“歲月添香—2011正乙祠賀歲演出季”的序幕。在這樣一座擁有300年曆史的古戲樓裏,上演這個流傳了千年的故事,為這部話劇增添了別樣的歷史感和戲曲韻味。

巧用步道,古戲樓為話劇增添新元素

《黃粱一夢》改編自唐代傳奇小説《枕中記》,至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劇情講述的是讀書人盧生在邸舍裏遇到了道士呂翁。呂翁給了盧生一個神奇的枕頭,盧生在枕頭上睡著了。在夢裏,盧生經歷了洞房花燭、金榜題名、陜州治水、平定吐蕃、位極人臣的風光,到官場失意、隱居世外的平淡,再到受封燕國公、屢乞骸骨而不得的絕望。夢醒了,卻發現主人蒸的“黍飯”還沒有熟。

將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搬進正乙祠演出,導演黃盈充分利用了古戲樓的結構條件,在舞臺設計和佈置上進行了創新。演出開始,一盞紙燈籠從戲臺一邊延伸至觀眾席間的步道盡頭亮起,道士呂翁提燈緩行而上,盧生也從步道上且歌且行登上舞臺。安排演員們走步道,從觀眾中間出場,這樣的設計讓人頗感意外。

另外,十分具有喜感的是,步道上還放置了四個鮮紅的電飯鍋,每個電飯鍋還配有一個竹籠屜蓋。演出開始,黃粱也米飯上鍋了;隨著演出的進行,米飯的香氣非常“應景”地在空氣裏飄蕩,吸引著觀眾的注意。

現代人vs古代人,舞臺上演“穿越”

《黃粱一夢》的一大亮點,是讓現代人與“古代人”同臺表演。現代人傅維博身穿西裝,擺弄著筆記型電腦,與其他演員的古代裝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不僅充當著朗誦劇本的角色,而且更像是一個坐在舞臺上、穿越了千年洞悉一切的觀眾。通過向一個魚缸中投擲石子兒、逗弄錦鯉的動作,現代人傅維博反映著古代人盧生的人生際遇和心理變化。

舞臺表現寫意,中國元素俱全

《黃粱一夢》中運用了大量戲曲的鼓樂、唱腔、服飾、勾臉、圓場等元素,還融入了中國書法的形式,可謂中國元素俱全。劇中使用半文言半白話的臺詞,人物對白使用了白話,劇情旁白用的則是《枕中記》原版的文言文。樂手商鐘元的三弦表演是一大亮點,演出開始前就已經在戲樓中悠悠響起,演出中輕撥慢捻,始終控制著舞臺表演節奏。黃盈導演還在表演中大量採用了戲曲中寫意的表現方式,在陜州治水一段,演員用一場水袖表演來表現水波的流動,十分精彩。扮演盧生和呂道士的演員則在劇中展示了書法功底。

演出結束,演員們走下臺與觀眾分享黃粱米飯,古戲樓裏飄飯香,別有風味。據了解,《黃粱一夢》的會持續演出到本週六,12月1日至4日,將繼續在正乙祠上演。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