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劇照
一組組布景畫面定格出上古的悠遠,一段段濃情真愛傳頌著女媧的偉大,伴隨著北京歌劇舞劇院青年舞者的精湛表演,8月25日,大型原創舞劇《女媧》恰如一首遠古的山水之歌,一場神人共語的風雲之舞,一次探訪華夏始祖的靈魂之旅,以嶄新的藝術手段唯美講述了一部經典傳説。觀眾在時尚炫麗的光影中,傾情“復讀”著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瑰麗詩篇。
《女媧》故事來自流傳久遠的中國神話傳説,這位創世、造人、制笙簧、合夫婦、煉石補天的人類始祖,因其偉大的創造、奉獻精神,而被世人譽為“東方聖母”。為了精準詮釋這位“母親”直面創世所要承擔的不易,面對水火之神涂炭生靈所表現出的不依,為挽救蒼生寧願犧牲自我的不移,《女媧》圍繞一層層的情感主線做足文章。在第一幕創世中,女媧與伏羲為了天地間的美好,不得不以犧牲伏羲為代價。這對恩愛纏綿的知心愛人,為了天地間的大愛,只得在難捨難分的情緒中割捨小愛。倆人惆悵離別的刻骨愁傷,配以威壓的升降調度,視頻的幻影疊加,令觀眾的情緒不得不隨之悲愴。
進入第二幕《生命》後,無論是女媧造人的歡快靈動,人類先祖打漁狩獵的情境再現,還是懵懂男女互訴愛戀的熾烈情愫,執子之手的莊重聖潔,生命的偉大在瞬間即能感染到每一位觀眾,帶給人們無盡的美好遐想。然而,美好與悲傷總是如影隨形。隨著一段蘊含儺戲元素的面具舞的出現,《女媧》下半場的精彩隨之彰顯。動感十足的音樂配器聲中,民間舞、古典舞、爵士舞和現代舞接觸性即興方法交織表現,雜技、武術、威壓、多媒體呈現融匯貫穿,無不把水火大戰、人類由最初的對立、盲目和迷狂所造成的這場史前災難,表現地淋漓盡致。大型怪獸的造型裝置,天地開闔的鏡像使用,祝融、共工的神武坐騎,影像與舞者之間或虛或實的交融互動,讓觀眾在驚心動魄中不由得思索:難道只有戰爭才是解決爭端的利器?我們為何不能把“手指”先指向自己,而習慣在指責、抱怨中失落感傷?
有戰爭就有毀滅,有殺戮就有落敗。萬物凋零中,女媧面對災後重創的眾生萬象,傷心欲絕。因為這不是她與伏羲犧牲生命、捨棄愛情所想換回的人間,這不是她創世造人、締結萬物所希冀的世界。悲楚中,女媧願意用再一次的自我犧牲,換回人世間的真誠美好,她義無反顧地懷抱著愛人之心走向了深淵,她要用拳拳大愛熔煉出補天的巨石,重振天庭,還人世間一份安寧祥和。
伴隨著一首悠揚抒情的主題曲,一隊隊經歷了生死訣別、心路歷練、人生感悟的“先民”們,分別從觀眾席後場魚貫而入,他們用自己寧靜的美、平和的心、真摯的情,再次帶給尚在悲喜感嘆中沉浸傷懷的觀眾一份驚喜。人們在和平、和諧、和善的情境中歡歌起舞。
此次,為了讓這臺2011年北京市舞臺新劇目展演作品有新意、夠創意,北京歌劇舞劇院除了對舞劇《女媧》進行大成本投入,圖新圖范兒,意將該劇打造成舞美景美音樂美的“時尚大片”,而且在創作、演出力量上大膽起用新人,《女媧》整體創作、演出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2歲。受這批年輕人不一樣的熱情和朝氣的感染,舞劇《女媧》顯得有生氣、有活力、有希望,它在帶給觀眾不一樣的唯美視聽享受的同時,也在感召人們樹立一種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價值觀,呼籲人們能夠和平友善的和諧相處,人人成為名副其實、天人合一的自然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