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300年前古樂器奏響巴洛克之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09 15:02:21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英國古樂學會樂團來滬演繹全本《勃蘭登堡》

  早報記者 梁佳

  

300年前古樂器奏響巴洛克之音

  此次來滬的演奏者年齡最大的53歲,最年輕的26歲。和樂器的“年齡”相比,他們都很“年輕”。


  2月17日元宵夜,世界頂級三大古樂團之一的英國古樂學會樂團(Academy of Ancient Musi)將在上海音樂廳演繹全版六部巴赫作品《勃蘭登堡協奏曲》,這是滬上首次演出全本的《勃蘭登堡協奏曲》。現年“四十歲”的古樂團是第一個用古樂器錄製莫扎特交響樂作品的樂團,這次演出中,除了體量較大的古樂器羽管鍵琴是在上海租借的之外,其他古樂器都由樂團空運帶來。

  古樂器演奏難度

  大於現代樂器

  此次來滬的演奏者主要是60後和70後,年齡最大的53歲,最年輕的26歲。但是,和樂器的“年齡”相比,他們都很“年輕”,歐洲古樂器一般存在於17、18世紀的巴洛克時代。

  從外觀上看,古樂團用的弦樂器和現代樂器區別不大,但製作工藝更漫長,比如木材都需要長時間自然風乾,而現代樂器常常使用烤箱等設備進行快速烘乾。另外,現代琴弦大都使用複合金屬絲弦纏繞尼龍絲弦製成,而古提琴基本以動物腸線為原料製成。雖然現代金屬琴弦張力比較大,音量也較大,但古樂器的羊腸弦顏色更溫潤,音色古樸。

  保存至今的古提琴原件,尤其是上乘之作的數量非常之少,因此舞臺上參與演奏的許多樂器實際上都是不可替代的。此次演出中,樂團中的小提琴家路多夫·李希特將在第一首《勃蘭登堡協奏曲》裏用高音小提琴(piccolo violin)進行演奏,這類樂器現在已經不常用了。其他如高音小號、羽管鍵琴(現代鋼琴的前身)、古提琴(現代小提琴、中提琴的前身)等專屬巴洛克時代的樂器都可以稱為“老古董”了。

  據專業人士介紹,這支樂隊仍保留了18世紀樂團的原始編制,而演奏古樂器也需要特別訓練,比如古管樂器沒有現代樂器上的鍵,因此音高全憑演奏員氣息控制;小提琴和中提琴未有擱下巴的位置;大提琴演奏者需用雙腿夾緊樂器而非把它放置於地上進行演奏。總體來説,演奏難度大於現代樂器,所以古樂團也屈指可數。

  古樂器再現巴洛克音樂

  “我們參考了巴赫的手稿複印件,這可能是最好的音樂文本;同時我們也使用了可能是最好的樂器,甚至可能是巴赫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或者是原樂器的複製品。對巴赫時代演繹風格最好的理解,就是來自於這些歷史文件。”英國古樂學會樂團音樂總監兼指揮理查德·埃加説,很多樂團演繹過此作品,但他希望能還原“古色”的巴洛克音樂。

  這部作品原名《六首為不同樂器而作的協奏曲》,因巴赫的手稿于19世紀中葉發現于勃蘭登堡,故改為現名,一般被認為是巴赫為勃蘭登堡選帝侯克裏斯蒂安·路德維希創作的,時間大概在1719年至1721年間。在巴赫的有生之年可能這部作品從沒有公開演出過。

  與其他兩大古樂團(聖馬丁室內樂團、英國協奏樂團)相比,英國古樂學會樂團的特點就是在音色上追求本色,注重細節。樂團創始人霍格伍德是巴赫音樂的權威研究者,多次修訂巴赫手稿。之所以選取《勃蘭登堡協奏曲》,是因為“它是巴洛克協奏曲中最好的一套”,理查德·埃加説,“在英國,喜歡這部曲子的觀眾群年齡層跨度很大。巴洛克和古典音樂並不只是給有錢人和老年人聽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