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劇照
從傳統戲曲中汲取靈感
對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來説,話劇是來自西方世界的舶來品。無論日本還是中國,在話劇發展的初期,都曾亦步亦趨地追隨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的思潮前行。但由於文化差異的原因,這種“引進”中常常存在很多誤讀,而且會讓人漸漸迷失自我。
因此,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的小劇場運動中,曾積極嘗試從日本傳統的神道教、民俗文化中去尋找自己獨特的世界觀,以此重新解釋世界,並取代西方的價值觀。因此才有現在的“舞踏”、“安靜戲劇”的聞名於世。
對於中國的戲劇人來説,日本的經驗是非常值得借鑒的,大家也非常想去了解日本當代的小劇場戲劇。但目前的現實是,從日本來中國交流的,大多是歌舞伎、能樂等傳統藝能,要麼就是四季劇團、寶冢等商業劇團,對日本小劇場戲劇的介紹依然非常有限。2010年,在北京繁星戲劇村上演了根據日本劇作家別役實作品改編的《可以睡覺》,很受歡迎,希望這會是一個促進了解的良好開端。
近些年,中國的小劇場戲劇也開始走上和日本同樣的道路,也在展開自己的“尋根之旅”。
最顯而易見的表現,就是近來傳統題材的小劇場戲劇多了起來,如新版《趙氏孤兒》,用古琴與塤營造的古典氛圍,幾乎讓人忘記了這是一部實驗作品。而中國版的《羅生門》,完全被改編為一個中國古代故事,其中加入了很多戲曲動作和唱腔。更直接的如《還魂三疊》,直接拿戲曲唱段來做實驗,混合了崑曲、京劇、越劇特點的即興唱腔,頗有現代感。
往日沉迷于西方語境的小劇場戲劇創作者,仿佛一下子對傳統文化有了興趣。如果這些嘗試還顯得有些表面化,那我們還可舉出當下很多小劇場戲劇中使用的“空的劇場”的概念,也是緣于中國傳統戲曲。
所謂“空的劇場”就是不在舞臺上搭建具象的、倣真的布景,空蕩蕩的舞臺上往往只有兩把椅子、一張桌子和演員自身而已。在需要的時候,這椅子或桌子可以被當成任何道具來使用,戲劇環境完全靠演員的表演去營造。這就像傳統戲曲中,演員只是守著一張方桌、手中一隻折扇或是方帕,卻可表現複雜的故事情節一樣。
另一種嘗試,便是對於傳統説書人的模倣。只見一個演員走上臺來做動作。旁邊的另一個演員馬上停止自己的表演,面向觀眾解説他的動作,説著諸如“他面對鏡子笑了,撫摸著鏡中的自己,仿佛那裏面的人不是他”等等。不一會兒,第一個人又反過來給第二個人作解説。這雖是很實驗的手法,卻讓人覺得很自然,很容易接受,這恐怕便是我們的文化背景使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