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焦晃 張家聲 童自榮 姚錫娟聯手揭幕藝術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26 16:46:24 | 文章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這個秋夜,一場最美的秋吟將在深圳大劇院響起。作為第十四屆深圳大劇院藝術節的開幕大戲,9月28日2000,著名藝術家大型配樂詩歌朗誦會將在這裡舉行。從唐宋詩篇的菁華美奐,到讚頌改革開放的“深圳之聲”,焦晃、張家聲、童自榮、方明、姚錫娟、肖雄、田華、嚴曉頻等12位名家將用充滿磁性的聲音朗誦古今名篇。

深圳大劇院總經理鄭文霞介紹,這將是一場“最美的朗誦會”,在《富春山居圖》等美輪美奐的詩意背景下,在深圳交響樂團的精彩伴奏中,詩文與舞美、音樂將交相輝映,帶觀眾走進靜、雅、和、美的視聽殿堂。

記者日前電話採訪了即將來深的藝術家們。為了這場浪漫的“秋夜之約”,多位藝術家都悉心準備,許多篇目都是他們第一次在深圳表演的,務求給深圳觀眾帶來新鮮與驚喜。

■方明:

首次朗誦深圳原創作品《移民》

方明是深圳人的老朋友,也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著名播音員。此次他將首次朗誦藝蘅的《移民》。在電話裏談起這部深圳人寫深圳的作品,方明十分謙遜:“現在我還在理解詩中的含義,揣摩該用怎樣的感情拿捏,深圳是一個移民的城市,全國各地的人來到這裡漂泊,但漂泊為的是過上安定的生活,這座城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無不是移民的功勞。”

對於深圳,方明並不陌生,早在上世紀80年代特區剛剛成立時,他就曾來到深圳,或是錄音、或是演出,每次來到深圳方老總會生出許多感慨。“最初來深圳時這裡就是一個大工地,到處都在建設,熱火朝天的,後來2003年參加過唐宋詩詞的朗誦會,2008年5·12大地震,我5月17日就趕來深圳參加賑災義演,每次來深圳都有許多感觸,許多人在這裡生根發芽,成為這座城市的基石,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經歷了從一個外鄉人到深圳人的身份、情感的轉變,這種對自己的認知的過程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69歲的方明至今仍堅守工作崗位,談起深圳的文化建設時他説:“我多次來深圳參加過讀書月的活動,這裡的人們對知識的渴望讓人感動。”

■焦晃:

“老戲骨”首次帶來《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首詩仙李白縱情豪放的詩作《將進酒》,將由著名藝術家焦晃為深圳觀眾獻上。在上海家中接受記者電話採訪的時候,焦晃説,這是他第一次為深圳人吟誦此詩。

“朗誦《將進酒》時的思想感情是不大容易處理的,每次我都要重新想辦法投入進去。因為朗誦時需要演員和觀眾消除距離、進行心靈互動的,而中國古詩在形式上就與當代觀眾有距離,文字非常精煉,要讓觀眾的情緒與你同步進入是有難度的。”焦晃告訴記者,他的理解中,《將進酒》中李白的情緒並不如詩詞表面那樣灑脫,“李白這首詩不見得就是為了勸酒而作,可能聊天的時候、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都會吟誦。‘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説了半天還是‘愁緒’,所以我的處理一向不是‘豪邁’。”焦晃説,原本主辦方還安排他朗誦一首深圳詩篇,但由於手頭正忙沒時間準備了,感覺非常遺憾。

時至今日,年過七旬的焦晃仍然一直活躍在話劇舞臺。他成立了“焦晃藝術工作室”,把許多退休老演員們聚集起來排戲,年初還排演了《欽差大臣》。焦晃一直強調話劇藝術的作用:“它與演員和觀眾是直接交流的,這種力量非常重要。一個城市如果沒有了它的劇場藝術,這個城市將是非常寂寞的。”

焦晃是深圳人的老朋友了,他説這次他將第四次與深圳觀眾用聲音來交流。“聽説特區今年是‘三十而立’的好時機,我對這個城市的感覺非常美好。”

■嚴曉頻:

首吟《母親》歌頌母愛

實力派演員嚴曉頻此次登臺大劇院的詩文朗誦會,也將為深圳觀眾奉獻“第一次”:第一次在深圳朗誦肖復興的《母親》。“這是我第二次在深圳朗誦,上次是舒婷的《致大海》。《母親》特別感人,有7分鐘左右,很精練,字裏行間瀰漫著對母愛的歌頌。作品有著非常強大的力量,每次念我的感受都不同。”

嚴曉頻説,由於自己也是一個當了媽媽的人,第一次讀到《母親》就被深深震撼。“雖然寫的是對繼母的情感,但母愛是一種共性的偉大情感,不會讓你有距離。”

嚴曉頻畢業于北影表演係,但她對朗誦的喜愛由來已久。“我特別喜歡一個人站在臺上的感覺,尤其是通過自己的嗓音把一種感情傳遞出去給觀眾的時候,這種美妙不是語言能説清楚的,我很享受這種感覺,既微妙又新鮮。”

由嚴曉頻主演的電視劇《大路朝天》如今正在央視熱播,而她如今正在投入一部聚焦鄉村醫療改革的電視劇《生死真愛》中,在劇中扮演一個鄉村醫生。

嚴曉頻説自己對深圳非常有感情。“1987年我拍電影《太陽雨》的時候在這裡住了3個多月,當時深南大道西的兩旁幾乎就沒有高樓大廈,根本沒辦法想像會短短幾十年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焦晃、張家聲、姚錫娟老師都經常説,深圳的文化氛圍特別濃厚。”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