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英》
嚴鳳英(1930——1968)堪稱“黃梅戲皇后”,因為她,黃梅戲這一鄉間小戲,一躍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不幸的是,“文革”中,嚴鳳英受到殘酷迫害,飲恨自盡。死後,軍代表居然派人開膛剖腹,查證嚴鳳英腹內是否有“敵特”發報機、照相機,人間慘劇莫過於此。
上世紀80年代電視連續劇《嚴鳳英》紅極一時,我隱約記得嚴鳳英因學戲逃離家園、新中國成立後鑽研表演,以及“文革”中受盡污辱的場景。而今,大型原創黃梅戲《嚴鳳英》(編劇:王新紀、導演:徐春蘭、主演:吳瓊、黃新德)以嚴謹、認真的創作態度在舞臺上展現了嚴鳳英坎坷的一生。由於戲劇藝術的高度濃縮性,黃梅戲《嚴鳳英》不可能像電視劇那樣鋪開了寫,而是選取了嚴鳳英與三個男人的情感作為主要線索,展開劇情。
黃梅戲《嚴鳳英》從嚴鳳英少女時代講起,她與南京資本家謝文秋亦師亦友;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黃梅戲,嚴鳳英依依惜別謝文秋,回到安慶。嚴鳳英演出《柳樹井》,與部隊文藝工作者張浩然相戀,卻因為張浩然心胸狹窄,終於分道揚鑣,轉而嫁給謝文秋。婚後一年,領導讓嚴鳳英在黨和資本家之間進行選擇,嚴鳳英痛苦不堪,謝文秋主動提出離婚,使嚴鳳英繼續藝術道路。在拍攝電影《天仙配》時,“戲迷”汪鴻友狂熱追求嚴鳳英,婚後伉儷恩愛。就在嚴鳳英躊躇滿志發展黃梅戲時,她沒有逃過“文革”的厄運……
應該説,黃梅戲《嚴鳳英》的故事比較中規中矩,劇中嚴鳳英穿白旗袍吟嘆命運,如同靈魂穿越的形式,我感覺有些多餘;若加強嚴鳳英與三個男人的戲,劇情會更為豐富完整。現在看,嚴鳳英與汪鴻友的感情戲寫得最好,汪鴻友熬夜幫嚴鳳英寫“表演體會”,嚴鳳英則因為一個噩夢,憂心忡忡,汪鴻友卻表示要保護她一輩子……這段戲生動細膩,映射了二人現實生活中“天仙配”的情感模式。但是,“七仙女”能下凡幫董永脫離苦海,可在天兵天將面前,董永卻救不了“七仙女”——真實生活亦是這般。
黃梅戲《嚴鳳英》總體基調是悲愴的,即使是嚴鳳英事業輝煌時期,也有著抹不去的陰影,她的內心始終惶惶不安。把嚴鳳英的悲劇命運側重點放在她對情感的處理上,迎合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小我”化趨勢,而在我看來,嚴鳳英命運真正的悲劇性,依舊是“文革”。在剖析“文革”這一問題上,黃梅戲《嚴鳳英》僅用了一個舞蹈化的場面,顯然過於單薄、膚淺。也可看出,今天的國人對於“文革”,始終是一種逃避的態度。“文革”是“四人幫”作亂,還是集體無意識的躁動?或者是打著革命旗幟的人性淪喪?我出生於“文革”後,不敢妄作評判,只是作為後輩,我更希望看到有人能對“文革”進行真實深刻的反映。歷史上“嚴鳳英之死”,徹底暴露了人的變態、暴戾、殘忍,幾近讓我們懷疑——我們還是不是禮義仁愛的炎黃子孫?
黃梅戲《嚴鳳英》將交響樂、歌劇咏嘆調等形式融入其中,呈現出一種“混搭”的風格,這種“混搭”近年在中國舞臺上十分流行。交響樂成為戲曲配樂一部分,樣板戲《智取威虎山》首開先河,但目前來看,新創劇目中交響樂與戲曲能夠融合得比較好的,寥寥無幾,反而破壞原有劇種的美感。故而我認為,輕易還是不要玩這種“土洋結合”的形式。電視劇《嚴鳳英》中馬蘭扮演的“嚴鳳英”珠玉在前,黃梅戲《嚴鳳英》裏,吳瓊扮演的“嚴鳳英”更是讓嚴鳳英復活在今天的舞臺上。雖然多年不唱黃梅戲,但吳瓊在舞臺上絲毫不顯生疏,嗓音高低婉轉自如,而且她吟唱的黃梅小調,使人們感受到真正的民歌的魅力——自然,樸實,恰似淙淙溪流,沁潤心田。相比之下,現今流行的“金式”民族唱法,真真是把民歌從芬芳的泥土中剝離開來,弄得土不土,洋不洋,缺乏了民間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