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古硯收藏泡沫少 升值空間待開發

古硯收藏泡沫少 升值空間待開發

時間: 2011-03-02 17:30:02 | 來源: 合肥線上-合肥晚報
收藏 >

文房四寶硯為首,古硯自秦漢研磨器的興起,經魏晉南北朝多足青瓷硯的應用、隋唐五代辟雍與風字硯的風行、宋元抄手太史硯的官派倡導,到明清或寫實或抽象硯式的靈活多變,折射出中國古代文人對硯的使用與推崇,也深為當代收藏愛好者所喜愛。

如今硯的實用功能在縮小,而收藏中的審美功能在不斷增大。隨著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風起雲湧,硯臺正逐漸從幕後走到前臺,其身影開始出現在獨立的專場拍賣。專家認為古硯是拍賣市場剛剛開始挖掘的品種,未來升值潛力很大,但收藏群體對古硯的研究還不夠,需要藏家提高鑒賞能力。

古硯市場剛“開門”

由於古硯一直是收藏中的冷門,上拍的機會也寥寥無幾,因此,古硯的收藏市場遲遲未起。直到21世紀初才慢慢有拍賣公司開始零星徵集古硯上拍,雖然參拍藏品件數不多,但大多是名人大家的古硯精品匯集。

經過幾年的市場培養,2008年,嘉德春拍推出“文房清韻——筆墨紙硯印”專場,第2244號清代“康熙淩雲竹節形端硯”,估價8.8萬-12萬元,成交價10.64萬元;第2261號清早期“高鳳翰銘井田硯”估價40萬-60萬元,89.6萬元成交。

不過,拍賣的古硯中,大部分的成交價都沒有超過拍前估價上限,這也顯示了藏家對古硯的認識剛剛起步,對拍品的價格認定主要參照估價,在競拍過程中相對比較保守求穩,參與熱情遠未達到傳統瓷器、玉器、書畫等大類的火熱程度。業內專家表示,現在明清的古硯大部分價格在1萬~10萬元之間,這個時機恰恰是收藏投資者介入的良機,因為市場剛剛起來,尚未被資本炒作,後市有繼續升溫的空間。

古硯保養有講究

古硯可正常使用,但現在為了更好地保存,更多的是將它作為一種觀賞品來收藏。省收藏家協會專家提醒,古硯的使用和收藏都是很有講究的。

硯在使用的時候要用清水磨墨,不要隨便用其他液體。在墨的選擇上也很有講究,一定要用佳墨,因為不好的墨容易傷硯。在研墨的時候應該用拇指、食指、中指握住墨錠,墨錠垂直于墨堂,運用腕力緩緩旋磨,不可用力過度。在使用完之後,要立即洗滌,硯堂中常沾滿墨跡,或者留著用剩的宿墨,都會使硯的石質受到影響,洗時要輕,宜用柔質物品洗搓。

保存硯臺時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硯應注意回避陽光,放在陰涼的地方,否則硯盒日曬過久,匣蓋容易乾裂。硯不宜於放在乾燥的地方,免得硯失去滋潤,研磨出來的墨汁也會失去原有的優點。賞玩時,桌上宜鋪毛氈,不可使硯體接觸玻璃、金屬器物,也不要兩硯重疊。放硯時,特別是長方形的硯,上下邊並非等長,多是底邊略寬于上邊,應視其寬窄放置。若將硯倒置,緊塞硯匣,則會發生硯匣崩裂現象。

另外,古硯不宜多用,用後立即洗凈,洗古硯應注意不要損傷硯的四側以及硯背的包漿,以免古硯失去古雅的特徵,平時可涂點核桃油,效果很好。

不以年代論貴賤

據古硯收藏大家蔡國聲介紹,儘管年代的長短對藏品的價值有一定影響,但硯臺卻非常獨特,它的價值不一定是由年代來決定的。比如宋硯、唐硯甚至漢硯,這些硯臺石質比較粗糙,價格就不高;而明清以後,文人對於石質要求很高,工藝也比較精良,所以明清以來的硯臺價格很高。唐以前甚至到漢代的硯臺,很多磚瓦泥硯,儘管它的歷史文化價值較高,但它的市場價格不一定很高。這點對於古硯的藏家或投資者來説十分重要,否則容易陷入盲目“尋古”的誤區之中。

不過在採訪中發現,由於人們對古硯研究不夠,一些號稱唐宋甚至秦漢的古硯絕大部分都淪入“流拍”的境地,另外明清倣唐宋的古硯、有皇帝年款的古硯也容易不被市場認可,因為辨偽難度較大,存世量本身極少,藏家對其大多持懷疑態度,不肯輕易碰觸。

名人名硯有價值

收藏這麼多的古硯,所費錢財多少?升值幾許?賺蝕如何?這是大多數收藏者心中必有的算盤。對此,專家一致認為,在所有的收藏品中,唯古硯和古傢具能集詩、書、畫、構圖、工藝、歷史文化于一身。而石硯從古代傳至今,歷數百年,甚者千年,除名人用過外,還有多少人用過?不得而知,歷那麼多朝代的更替,經那麼多戰爭的考驗,那麼多風雨的洗禮都能存下來,可想此方硯臺所蘊含的歷史資訊之豐富。還有就是除欣賞材質的溫潤如玉外,還可以欣賞詩、書、畫和細膩的工藝。古硯上的字、畫均出自硯臺曾經的主人之手。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豈不更高?

“很多藝術品都被國際玩家以及國內有關的人士炒過了,價值都被炒至相當高,唯有古硯,似乎如今還沒有被炒過,可能是國際投資者還不認識古硯之故吧。”專家建議,要收藏古硯,尤其是名人名硯,可能要翻閱很多的歷史資料,否則,很容易落入造假者設的陷阱裏。 金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