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達爾文
紅山文化,一個在收藏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詞,不知給多少藏友帶來了幾多歡喜幾多愁,個中滋味可謂一言難盡。據估算,目前紅山玉器收藏者大概有數十萬之眾,收藏數量過百件的藏家有近萬人,其中更是不乏秘藏逾千件以上的超級藏家。紅山文化究竟有何等魅力令收藏界的朋友如此趨之若鶩,這些藏家所競相追逐的紅山玉器都是到代的真品嗎?帶著疑惑還是先來回顧一下人們在探究紅山文化與紅山玉器走過的歷程,也許會對我們解開民間紅山玉器收藏的謎團有所幫助。
資料 紅山文化與紅山玉器
紅山文化作為學術概念,由尹達先生在1954年出版的《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中首次提出,因其遺存早期發現于內蒙古赤峰的紅山腳下得以命名為“紅山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6500年至5000年,是我國北方地區一支較為重要的新石器文化。紅山文化時期因盛行唯玉為葬的習俗,尤其在紅山文化晚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而蜚聲於世,備受海內外收藏界極力追捧。
與學術界的定義有所不同,民間收藏界通常所説的紅山文化泛指北方與紅山文化時空相近的諸多文化類型,主要包括興隆洼文化、查海文化、趙寶溝文化、小河沿文化、哈克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等等,與近年有些學者提出的紅山諸文化或泛紅山文化概念不謀而合。其實,從器型學出發來判斷紅山諸文化間玉器的形制確實有著很強的相近性,如果單純出於玉器收藏的角度,用泛紅山文化這種提法來詮釋民間收藏的紅山文化定義,也不無道理。
紅山玉器最早的出土記錄是在1964年,赤峰巴林左旗葛家營子考古挖掘了兩件斜口箍形玉器,但由於這兩件紅山玉器相關資料1994年才公佈,並沒有及時引起考古界的注意。人們最早注意到玉器與紅山文化之間的關係還是1973年,在遼寧省阜新胡頭溝村出土玉龜、玉鳥、珠、璧、棒形玉等器物共18件玉器,由於遺址中有青銅時期墓葬,這些玉器是否為紅山文化遺存尚不能定論。1980年前後,在遼寧省的喀左縣東山嘴和淩源縣三官甸子城子山遺址先後出土了多件紅山文化玉器,尤其在城子山一座紅山墓葬遺址中出土了9件地層關係明確的紅山玉器,再次證明了紅山玉器與紅山文化的關係。後來此處遺址被編入牛河梁遺址群第十六號地點,也正是該地點在2002年的考古挖掘中,出土了震驚世人的玉人和玉鳳,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據不完全統計,在牛河梁遺址近20多年間的考古挖掘中,共出土紅山玉器100余件,是目前發現紅山玉器分佈最為集中的區域。同期,在內蒙古地區也發掘了多處紅山遺址,出土了玉豬龍、玉人面、玉鸮、玉蠶、白玉璧等數量頗豐的紅山文化典型玉器。通過這些有明確地層關係的考古挖掘,紅山文化玉器的面貌逐漸在世人面前清晰起來,以往被學術界普遍認定的夏商周時代的紅山玉器被逐一甄別出來,包括在故宮的舊藏中就有多件曾被誤斷年代的紅山文化玉器。根據現有官方公佈的資料可大致統計出,目前有明確出土記錄的紅山文化玉器近300件,如果以泛紅山文化的定義來估算,再加上各地館藏和流傳有序的紅山玉器已經接近千件。 這個數字似乎在向我們昭示著距今5000年以前,在東北廣袤的大地上紅山先民曾創造了一個輝煌的玉器時代。
産業 紅山玉器産業鏈
作為一個輝煌時代的代表,紅山文化玉器註定要承載太多的收藏故事,讓無數的收藏者趨之若鶩。自從上世紀80年代初,紅山文化玉器被世人所認識以來,對紅山玉器的追捧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在經過了近30年的收藏曆程後,由無數紅山玉器收藏者與相關從業者親手打造出的紅山玉器産業鏈豁然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紅山玉器已經成為了一個産業的代名詞。現在讓我們通過真贗兩類紅山玉器的流通渠道來大概梳理一下整個産業鏈的脈絡。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真品紅山玉器的産業鏈。真品紅山玉器的源頭一般都在紅山文化所在地域內,分別以官方考古挖掘、早期傳世品、老鄉偶得和盜墓者盜墓等四種方式現身於世。其中,老鄉偶得與傳世品中的一小部分被考古所與各級官方博物館徵集,與官方考古挖掘品一起被保存在考古所與博物館裏,偶爾會在文博系統內部進行館際之間交流,一般很少會在民間收藏領域裏流通。另外一大部分老鄉偶得與傳世品,以及盜墓者盜墓所得的紅山玉器會被所在地方的“一線頭兒”收購或者以“活拿”的方式合作倒賣,這些一線頭兒一般都在本旗縣區域活動,有時甚至直接參與盜墓。每當這些“一線頭兒”進手了紅山玉器或有確切來源的資訊,一般會很快被聞訊而來的所謂“跑線兒”的二道販子遵循所謂的“産地行價”競價收購,由於“一線頭兒”只跟“跑線兒”的二道販子或個別古玩商聯繫,很少與藏家接觸,所以交易十分隱蔽。這些“跑線兒”的二道販子可以説是紅山玉器的遊商,一般活動範圍較大,常年奔波于紅山區域內各地,專業從事古玩的販賣交易,這些人往往自稱“運輸隊長”,其中不乏紅山玉器的辨偽高手,靠在一線與所謂“上線”的古玩商或收藏圈裏的收藏家之間跑貨來賺取差價,差價多少完全取決於自身眼力高低和買家的層次。
紅山玉器轉到了古玩商手裏之後,一般會高價出售給收藏圈裏的藏友,然後在收藏圈裏藏友之間相互交流,其中有些特殊形制的紅山玉器或夠上一定品級的標準器會被收藏圈中稱為“大客兒”的超級收藏家和收藏機構以更高的價格認購,但這些紅山玉器一般不是由“大客兒”們直接參與交易,而是由掮客以轉手交易或在拍賣會上舉牌的方式成交。掮客一般都具有較強的紅山玉器辨識能力,有的掮客本身就有古玩商或收藏家背景,通過專職“跑貨”獲得不菲的佣金。超級收藏家和收藏機構作為民間紅山玉器的“大客兒”,也有相互交流,在這個交易環節中,紅山玉器往往體現了在收藏圈中的最大經濟價值。然而,紅山玉器成為大客兒們的私藏後,雖然到達了産業鏈的頂點,但並不意味著這便是紅山玉器的最終歸宿,紅山玉器作為人類社會共同的文化遺産,最終還是屬於整個人類的社會財富,這一點,可以從一些收藏機構和超級收藏家無償向官方博物館捐獻的事實中初現端倪。
倣品紅山玉器産業鏈除了源頭和最初的流通渠道與真品紅山玉器的産業鏈不同,其他環節大體一致。倣品絕大部分是出自個人作坊和倣玉車間這兩個源頭。個人作坊的這些高倣紅山玉器在紅山玉器收藏品市場中對收藏圈的藏家殺傷力極大,甚至在拍賣會上和比較知名的收藏機構或私人博物館裏常時有現身,這也是比較謹慎的收藏機構往往對來路不明的紅山玉器敬而遠之的原因所在。
倣品另一個源頭是倣玉車間,倣玉車間仿製的紅山玉器大部分有著玉質差、批量大、造型現代、工藝粗糙等特點,被坊間稱為“低倣”,熟悉真品紅山玉器的藏家很容易辨認,這些低倣的紅山玉器一般主要通過倣贗品批發市場轉手到從事擺地攤兒生意的古玩從業者再向收藏者銷售,在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上幾乎隨處可見,如在北京潘家園地攤上幾乎每個賣玉器雜項的攤位上都能見到,也有些低倣紅山玉器被直接送貨到收藏圈中不太熟悉真品紅山玉器的藏家手裏,由於這些人對紅山玉器認識比較片面,並且很少接觸倣品的一線市場,常被市場從業者們稱為“先生”,至今很多先生還一直蒙在鼓裏,扭曲著對紅山玉器的認識,在紅山玉器的收藏道路上越走越偏。
在紅山玉器的産業鏈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小群體,就是專門給藏家掌眼鑒定的所謂專家一族,為什麼加上“所謂”二字,原因有三條,第一,由於鑒定藏家藏品牽涉利害關係太多,真正的官方專家一般不會專業從事鑒定工作,最多也是在朋友圈子裏,給朋友幫忙“把把眼”,即便有人敢於道出真相,但鋻於目前紅山玉器收藏市場的現狀,説真話往往等同於往高燒不退的藏家頭上潑冷水,結果可想而知,真正直言不諱的專家不可能成為紅山玉器收藏市場上受歡迎的對象,自然也無立足之地。第二,由於紅山玉器的辨識功力需要長期的積累修煉,包括對最新倣贗品資訊的把握,並不易為官方專家所能及時掌握,反倒是接觸紅山玉器第一線的從業者在判斷紅山玉器真偽問題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土專家,而這些土專家同樣由於各種利害關係,不太可能走到紅山玉器鑒定的前臺。第三,專門從事鑒定工作,一般都要以各種方式收費,在取費的情況下,很難客觀公正的評判藏家的藏品。在收藏圈中,標價賣紅山玉器鑒定證書的鬧劇已經屢見不鮮,以至於在真品紅山玉器收藏圈裏出現了“談證色變”、“見證必假”的怪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説,正是這些由於“二五眼”專家存在,恰恰助長了贗品紅山玉器在市場上的肆意橫行,對紅山玉器市場的健康發展貽害無窮。
藏家 紅山玉器收藏者
縱觀整個紅山玉器産業鏈,猶如一張無形的大網,網上盤結著無數的從業者與收藏者,形成了紅山玉器流通和收藏領域特有的生態,眾多紅山玉器收藏者既是這張網上的節點,同時也被這張網牢牢套住,儘管他們身份地位、職業特性、經濟狀況、功力膽識等各自有所不同,然而,無論出於何種目的,他們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利用各種方式手段,滿足自己對紅山玉器的渴求,各自在收藏圈裏出演著自己自編自導的收藏故事。下面不妨讓我們仔細地觀察一下這些收藏故事的主人公。
工作興趣者
一般在文博系統相關部門工作,由於工作關係,有條件對紅山文化有著比較真實的認識,並産生濃厚興趣,進而走上紅山玉器收藏的道路,此為皇糧兄。此類人群往往對紅山玉器在文化層面上的理解比較深刻,有著獨到的見解,紅山玉器收藏完全是出於專業愛好。由於文博系統有私人不得從事收藏的“行規”,這類人群常常比較低調,在紅山文化玉器收藏和研究領域中頗有建樹者不乏其人。
文化信徒者
大多有著良好的知識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對紅山文化有著虔誠的探究心理,並對弘揚紅山文化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此為虔誠兄。紅山玉器作為頗具經濟價值的紅山文化遺存,還是極具研究價值的文化載體,自然在虔誠兄重點關注和虔心收藏之列。
超級收藏者
主要是紅山玉器收藏圈中的超級收藏家和收藏機構,出於投資紅山文化研究和資金保值增值的目的,對紅山玉器進行系統性收藏,此為“大客兒”兄。超級收藏者一般只跟固定的掮客打交道,通過掮客與各種收藏渠道接洽交易,往往是在紅山玉器拍賣上翻雲覆雨的幕後老闆。早期的“大客兒”們一般來自港臺和海外,近年來大陸也成長起一批專注于紅山玉器的收藏大腕兒。
近水樓臺者
一般生活在紅山文化地域,能夠通過自己的人際圈子,有機會直接獲得紅山玉器,可謂“近水樓臺先得玉”,順其自然地走上紅山玉器收藏道路,此為捷足兄。由於這種“近水樓臺,捷足先登”的收藏方式交易通路比較短,而且相互之間人際關係比較緊密,所以,藏家對真品的把握比較容易,檢漏的機會也較多。
短線套利者
有些以營利為目的的紅山玉器藏家,經常會收到一些可謂物美價廉的藏品,隨著紅山玉器市場價格逐漸走高而不甘寂寞,紛紛出手套現,一則以藏養藏,倒出資金尋求更高品級的藏品,二來,迫於倣品技術的逐步精湛,擔心日後紅山玉器真假難辨,把通常看上去“熟坑”或“二乎”的藏品逐步出手,落袋為安。此乃務實兄,利字為先。
長線投資者
同為一個“利”字,儘管目前紅山玉器的市場火爆,價格節節攀升,但還是有一些堅守紅山玉器收藏陣地的藏家巋然不動,這些藏友看的是長線的投資回報,可謂遠矚兄。
雅趣怡情者
一般偏好于文玩收藏,喜歡紅山玉器收藏完全是一種出於怡情雅致而自得其樂的嗜好,此為情趣兄。
黃粱美夢者
一般感覺自己是天生的檢漏高手,能夠奪人先機,頻頻“地基價”撿漏,寄望于藏品有暴利的升值空間,幾乎是其對紅山玉器收藏的唯一動機,夢想有一天自己的收藏能帶來無盡的財富。
孤芳自賞者
與粱夢兄可謂是兄弟,只是沒有過多考慮“財富”兌現,偏好收藏所謂紅山文化“重器”,行為怪異,不善與他人交流,佔有欲是其收藏紅山文化玉器的主要動機,此類藏家可謂孤賞兄。
妄自尊大者
此類仁兄一般在社會生活中身居高位,聲名顯赫,由於功利意識較重,看不上標本素器,一心要獲得紅山玉器中重量級藏品“拔份兒”,結果難免屢遭暗算,所藏紅山之物也很難有真品。
頓悟拋售者
此類仁兄多為粱夢兄與孤賞兄的前輩,當突然醒悟自己的藏品多為倣贗之物後,由於身陷江湖太深,難逃贗品收藏的苦海,便急於在熟悉的收藏圈中拋售。
上面所述諸兄,在收藏圈中僅是紅山玉器收藏大舞臺上眾多藏家出演角色的典型代表,還有很多收藏人士身份比較複雜,經常在幾種類型的角色上穿幫。總之,在當今的紅山玉器收藏圈中,玩倣贗紅山玉器的藏家可謂比比皆是,玩真品紅山玉器的藏友卻是少之又少,從事紅山玉器收藏的朋友,如有興趣自可對號入座。
現狀 民間紅山玉器收藏現狀
總體説來,民間收藏紅山玉器有這樣幾個特點:重器多,素件少;大件多,小件少;新玉多,老玉少;怪異多,樸拙少;標準器多,標本件少;粗製濫造多,精工細作少。有人做過這樣一個推算,依據現有紅山玉器傳世品、館藏品以及考古挖掘器的大致情況,在紅山文化時期紅山先民製作玉器總數大概有數萬件,其中以倣工具類和裝飾類的素器居多,動物類與人物類“喘氣兒”題材的重器不足萬件。如果以面世數量佔總體數量二分之一來計算,減去未出土的部分,“喘氣兒”的紅山玉器大概在三千件左右,其中包括各大博物館館藏的百餘件。
再來看看近年來倣贗紅山玉器的情況,根據紅山先民與當代倣贗紅山玉器的生産力水準,以及玉料資源和採集難易狀況分析,當代造假效率與造假人群幾乎均是當時紅山先民從事紅山玉器製作水準的數百倍,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假歷史大概有20年,如此算下來,民間紅山玉器收藏界的紅山玉器真品率幾乎不足千分之一,由於真品紅山玉器在數量上更多地集中在為數很少的藏家手裏,能夠玩上真品紅山玉器,尤其是擁有“喘氣兒”的紅山玉器藏家,所佔比例還要大大低於這個數字。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究其原因,問題大多出在收藏者在心理上和技術上的這兩方面因素沒有把握好,以至於藏家們收藏的絕大多數都是紅山玉器的倣贗品。眾所週知,古玩收藏有三個要素:眼力、財力、魄力,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中,魄力是心理因素,財力是物質保障,而眼力則是最重要的技術因素,能否在紅山玉器收藏的道路上一路走好,最重要的是掌握真偽紅山玉器的辨識能力,練就一雙立斷真假的火眼金睛,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在收藏紅山玉器的道路上迷失自己。
辨識 紅山玉器的收藏途徑
對於初藏紅山玉器的藏友而言,面對紅山玉器如此險惡的收藏江湖,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收藏道路至關重要,從大多數藏家的收藏經歷來看,只有依次經歷從認識到辨識再到收藏這三個必經階段,方能悟到紅山玉器收藏的滄桑正道 。
首先一步是認識紅山玉器,認識紅山玉器一定要從官方考古挖掘的標準器開始,主要是到博物館和考古所的展廳,有條件最好能直接上手考古挖掘品實物仔細觀察,這個階段可以配合著參考官方出版的背景資料,如果在這之前已經在市場上與紅山玉器打過交道,那一定要把自己以前腦子裏關於紅山玉器的所有記憶全部清空,在接觸博物館之前,必須做到從零開始。千萬別小瞧到博物館看實物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目的是對紅山玉器建立起真實的最初感性認識,比如玉材的質感,工藝痕跡的特徵,以及器物表面的光感和各種沁態。只有認清了紅山玉器的真容,才能談到下一步如何去辨識紅山玉器。
紅山玉器的辨識階段是把紅山玉器的感性認識理性化的過程,主要還是以館藏品為基準,對紅山玉器的典型特徵做以分析和總結,並針對各種館藏品反覆進行判斷與實踐。同時,有必要對倣贗品市場做一定的調研工作,如果能夠輕鬆辨別出中低級倣品倣贗品,並能指出分辨依據,表明眼力已初具功力。然後,可以到古玩市場的地攤或古玩店裏去找些中高倣紅山玉器進一步修煉學習,在這個階段,學習交流的圈子很重要,能夠與收藏真品紅山玉器並且以誠相待的正路朋友相互交流,對提高辨識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當具備了一定的辨識能力後,就可以進入初步的收藏階段,收藏階段首先要從標本件開始,何謂標本件,標本件就是能夠充分反映紅山玉器特徵的標本,可以是如斧、璧、玦、匕形器等完整素器,也可以是各類紅山玉器的殘件。千萬別小瞧殘件,因為殘器往往更能方便於對紅山玉器的認識學習,甚至能尋找到完整器所不易傳達出的資訊。比如可以通過斷開的玉玦,很方便的觀察玦口的加工痕跡,通過豁斷孔眼的玉飾,更能方便觀察孔的鑽制特徵,作為標本級的玉件,真正能看懂的話,它們會告訴你紅山玉器的質地、工藝、沁變、皮殼、包漿等等很多東西,甚至,可以通過破壞性實驗來明確很多問題。每一個要收藏真品紅山玉器的藏友註定要有這個過程,研究標本是紅山玉器辨識學習中不可逾越的階段。
如果能夠順利走過標本收藏這一階段,那麼就可以開始進行紅山玉器典型器的收藏了,藏友可先考慮在倣工具類和裝飾類的紅山玉器中選擇某一種類進行專題收藏,如果機緣好,能夠遇到動物類和人物類造型的紅山玉器,在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政令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進行選擇性收藏。當藏品形成了一定規模,眼力也久經考驗之後,再進行更多器形的收藏,至此,每位藏友在紅山玉器收藏之路上能走多遠,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紅山玉器收藏中要時刻遵守兩條鐵律。第一條是只買自己能看得懂的藏品,很多財力雄厚的藏家自認為用銀子可以鋪路,通過請人掌眼或搞定線人來快速進入紅山玉器收藏領域,然而,在實際的收藏中難免會屢遭暗算而付出慘痛代價。由於古玩行中,各類人群形形色色,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只有自己煉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自己能看得懂的東西,方能不斷主動獲得新知,在收藏紅山玉器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戒貪”是紅山玉器收藏中任何時候都必須遵照的第二條鐵律,“利令智昏”是對這條鐵律的最佳解釋,很多藏友往往貪念太重,以至在自己挖鑿的陷阱裏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甚至觸犯了刑律,走向與收藏相悖的極端。
境界 紅山玉器的收藏境界
目前,收藏品市場上達到一定品級的紅山玉器已經十分少見,對大多數藏友來講,收藏真品紅山玉器已經非常辛苦了,尤其是品級較高的紅山玉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鋻於紅山玉器有如沙裏淘金的收藏現狀,筆者建設性提出一種非物質層面上的收藏方式,即對紅山玉器的精神收藏。所謂精神收藏,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對文化本身的精神收藏,真正理解和體會紅山玉器的精神世界及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這種對紅山文化本身的感悟,往往很多擁有真品紅山玉器藏家也未必能夠體會;另一層是對實物收藏的精神化轉變,即弱化實物收藏,強化精神層面的所謂 “心藏”,有如遼寧一位酷愛紅山文化玉器的先輩,經常到遼寧省博物館的紅山文化玉器展廳裏隔著展櫃仔細玩味每一件館藏品,每當臨離開的時候,都會略感欣慰地環視一遍滿眼的紅山玉器,然後自言自語道:“如此眾多精美絕倫的紅山玉器就當都是我的私藏,為了便於專家研究和安全起見,還是先寄放在遼博吧!”語畢,拂袖而去,尋一家酒肆,繼續沉醉在天下第一紅山玉器藏家的暢想之中……,咋聽起來,是否感覺有點兒阿Q的瘋癲味道,其實這也恰恰反映了紅山文化玉器精神收藏的幾個特點:陶冶了自己的心境,少了份惦念的辛苦,省了錢財的投入,還間接減少了盜墓行為對紅山玉器的破壞,何樂而不為呢?其實,這種“心中有玉,手中無玉”的心藏境界,對大多數藏友來説,才是符合當今紅山文化玉器收藏客觀狀況的現實選擇,同時,也是眾多紅山玉器超級收藏家最終的精神歸宿。
紅山文化在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被滄桑歲月掩埋了近五千年,當我們今天揭開它神秘面紗的時候,面對五千年前玉器文明的輝煌,發現的欣喜遠遠未及我們所感到那難以名狀的震撼,然而,也許是因為它給我們這個本已浮躁的社會帶來了太多的誘惑,尤其,當我們看到如今的收藏領域中倣贗紅山玉器氾濫,騙買猖獗,太多的功利角色在擾亂視聽、輪番炒作,世人在紅山文化面前無奈地陷入了一種敬而遠之的觀望與迷惑,著實讓我們深感與紅山先民的心境溝通竟是何等的艱難。面對如此險惡的收藏江湖,真心地希望能有更多真心呵護紅山文化的仁人志士,共同努力呈現給世人一個真實的紅山世界,從而,民間收藏的紅山文化玉器也能夠在“祖國山河一片紅”的狂熱中不斷滌蕩洗禮,正覺玉器的本源,彰顯之所以稱為文化的紅山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