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珍版購貨券:1萬7千元購得難以估價

珍版購貨券:1萬7千元購得難以估價

時間: 2010-12-26 17:49:03 | 來源: 三湘都市報
收藏 >

“火柴兩盒”,“糧食五市斤”,這些印有各種字樣的花花綠綠的紙片,別看它小得不起眼,卻曾經主宰了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和物資流通的方方面面。

據三湘都市報報道,珍版購貨券花了1.7萬元購得,一套六張的山東省期票現在的市價已經達到了8000多元……近日,在湖南省收藏協會主辦的票證沙龍會上,來自各地的票證愛好者相互交流了收藏心得,傳看各自收藏的票證。

購貨券:1.7萬元購得難以估價

購貨券是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的産物。當時,大到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等貴重品,小到火柴、白糖、肥皂等低值易耗品,都要憑票才能買到。

參加沙龍會的王泗宏先生告訴筆者,“我手上有一套1962年的上海購貨券,一共有26枚,當年我買進的價格是1.7萬元,這麼多年我只在上海檔案館裏發現過一套,還有我自己手裏一套,所以現在我無法對它進行估價。”

他還告訴筆者,“購貨券分為大張和小張,一般一個縣市出一枚大張和小張,上海那個時候管轄13個縣市,所以一套是26枚。北京一套是52枚,到現在也沒有見到誰有過一整套的,最多的我見過一位藏家已經集了50枚。”

“現在愛好收藏票證的人越來越多了,而留下的票證數量是有限的,票證未來的升值空間無法想像。”票證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姚士元也表示。

期票:特殊的人民幣相當珍貴

“期票”是鮮為人知的,它是一種特殊的人民幣。1958年,由於“一平二調”、“共産風”的影響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造成上世紀60年代初期國家出現的經濟困難。黨中央決定糾正這一錯誤,徹底退賠原來平調生産隊和個人的財物,由國家拿出25億元作為退賠補貼。但一時貨幣緊缺,由各省人民銀行分行發行了一批“期票”,主要發到農村代替現金,全部退賠工作在5-10年內完成。

“當時期票的發行量就不大,並且絕大部分被國家換回,所以留在民間的期票存世量並不大,相當珍貴。”票證委員會專家朱新望表示。

參加票證沙龍會的柳峰先生收藏了不少期票。他告訴筆者,現在一套遼寧省的期票市價是一萬多元,一套北京市的期票市價是兩萬多元。

“我手中有一套山東省的期票,一套六張,面額分別是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和300元。現在這一套的市價,已經達到8000多元。”柳峰告訴筆者。

僑匯券:票證家族的“潛力股”

僑匯券又稱僑匯商品供應券,是誕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的一種生活用品票證。在僑匯券收藏上頗有心得的王泗宏先生告訴筆者:“那時候擁有僑匯券可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那時候物資太緊缺,只有僑匯券才能買到各種稀缺物資。”

不過,僑匯券發行單一,一省僅發行一組。“僑匯券中比較珍貴的品種,是一套1963年版的廣西僑匯券,市價已達3000元。”票證專業委員會的專家朱新望告訴筆者。

“普通的僑匯券,現在的收藏價格還不是很高,大概在100元左右。但是它的收藏潛力是巨大的,因為它發行量不大,印製精美,還採用了一定的防偽手段,所以我很看好它的收藏前景。”王泗宏對筆者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