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職校欲建全國首家獎狀博物館
永平古磚。出自杭州。磚首永平。二字素面。楷書端正……這是一份簡潔的藏品説明。昨天,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收到了一份特殊禮物——明代永平磚,一塊,捐贈者是該校2007屆畢業生、浙江民間收藏家學會會長蔣兆悅。
“這塊磚是我偶得的,有300多年曆史,杭州的博物館都沒有收藏,它的特殊寓意是為母校添磚加瓦。”蔣兆悅坦言,今後每年將捐贈價值100萬元的藏品,以文物、歷史檔案和獎狀為主,在母校創建一個“中策獎狀博物館”,這將是全國首家。
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校長高志剛表示,支援蔣兆悅創建獎狀博物館,目前,學校正在選址。蔣兆悅手上已擁有1萬多張獎狀,包括榮譽證書、畢業證書、結業證書等,創建博物館應該沒有問題,希望以陳列館形式展示杭州一些學校變遷史和教育文化發展的歷程。
正視自己,找準方向 揭開成功背後的故事
藝術樓報告廳會場一條橫幅很顯目,“收藏背後有藝術,回哺社會寫人生”。現場,蔣兆悅和學弟學妹分享“過來人”的經歷,感受收藏的藝術。“什麼是藝術?其實我也不知道。”蔣兆悅幽默的開場白把全場都逗樂了。
“可能大家覺得我很光鮮,其實一點也不光鮮。”21歲的蔣兆悅坦然地説,他家是困難戶,爸爸是下崗工人,媽媽是一家服裝店的營業員,他唸書時,學費都是學校減免的。想起高二那年,他記憶猶新,當時在大娘水餃店當服務員,幹了1個月零8天,最後拿到手的工資是823元。
“光鮮的背後,我們必須面對自己。”他説,自己當過服務員,做過一些知名品牌服裝店的營業員,曾榮升杭州區某運動品牌的店長。雖然待遇已經不錯了,但他經常問自己:蔣兆悅,這是你想要的嗎?很多時候他根本回答不了。所以,他辭掉工作,在家裏思考了整整一個月,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
“其實,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他説,當時就衝著對收藏的興趣,18歲以後就正兒八經開始玩收藏。“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前提就是我們必須放下自己,正視自己。”他感慨道。
每個教師節帶著禮物看望恩師 班主任説他心思細膩努力執著
説起蔣兆悅,班主任嚴曉蕾還清晰記得這樣一幕:一次家訪,他在老師到來之前把水果切好、房間地拖好,結束後還把老師送到家門口,目送她們離開。
“他很懂得察言觀色,心思非常細膩。”嚴老師説,有時候上課心情不好,只有他會發現,下課的時候還會私底下來關心老師。畢業後的每個教師節,蔣兆悅都會帶著禮物回母校看望恩師,偶爾也會打電話噓寒問暖。
蔣兆悅是學校2004級音樂班的學生,2007年2月提前畢業。入學時在34名同學中,他的音準條件並不太好,唱歌有時也會跑調,專業成績並不突出,但是他對收藏的濃厚興趣引起了老師和同學的注意。
高二運動會時,他和幾名同學圍在一起講玉器的事情,一開始嚴老師以為他只是玩玩的,“我真的懂的。”他很認真地説,辨別兩塊玉的真假,只要分別劃一刀,有劃痕的那一塊就是假的。聽他頭頭是道地分析,嚴老師開玩笑説,“以後買玉找你咯,到時候幫我看看。”對蔣兆悅而言,這是一種無言的鼓勵。
“簡直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每年他都會帶來新的消息。”嚴老師高興地説。回憶他讀書時,每做一件事都態度端正,且很努力。雖然音樂天賦不高,但每次考試前都會天天練琴、練唱歌,練到準為止,所以一直都沒有挂過“紅燈”。蔣兆悅把嚴老師當做好朋友,分享他的喜和悲,擇業的苦惱、生活的艱辛、成功的喜悅等等。“他對自己的理想很執著,每一次偏離軌道,他都會理智退出,選擇另一條路。”嚴老師説,這些品質都助推了他最終的成功。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母校推行學分制 力助學子們成功
“謎一樣的成功,謎一樣的經歷。”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校長高志剛這麼形容蔣兆悅,雖然沒有走“升學”的路,但是憑著興趣和執著有所成,這得益於學校2007年以來開展的學分制。
“學分制對學校而言是在課程上提供選擇,對學生來説就是要學會選擇、規劃人生,認清‘我是什麼樣的人’‘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高校長解釋説,這也是一種素質教育,讓每個人都得到適合本人特點的個性化教育,激發學生自信,充分展示個性,達到揚長補短,儘量讓每位學生都有一技之長,成為受稱道的好學生。
據介紹,學校每年像蔣兆悅一樣提前畢業的學生有20多名,佔畢業生總數的2%。
“達到提前畢業要求的學生其實有20%,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選擇了升學。”高校長透露,提前畢業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種榮譽,更是推動了3年的學習過程。按照學校規定,科目考試優秀和參加雙休日選修課可以增加學分,因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雙休日選修課可以讓該學的學得更好,想學的學得更多。”高校長説,目前杭州市所有的職高都設有這樣的選修課,無非科目不一樣,而且所有學校都“打通”,實現了“走校、走教室、走學科”上課。
“這些都是學分制的彌散效益,從個體發展到形成良好氛圍。”高校長總結道,“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才是職業教育,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