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10天的2010中國長春首屆收藏文化博覽會日前落下帷幕。展會掀起的熱潮印證了一句老話:盛世流行收藏。近年來,我國民間收藏正呈現日漸升溫態勢,無論是電視鑒寶節目的走紅,還是“馬未都現象”的出現,都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民間收藏的熱度。
收藏在給人們帶來文化享受的同時,也正在發展成為一項新的産業。有關資料顯示,自2004年以來,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年回報率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為20%,超過風險系數較高的股票和房地産。如此高的投資回報不僅吸引了大量民間資本,而且吸引了金融資本的介入。國內許多銀行為貴賓客戶提供藝術品收藏投資諮詢服務,引導新的投資方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藏博會”折射民間收藏熱潮
2010中國長春首屆收藏文化博覽會開幕以來,引起了各方關注,展會每天都是人流如織。8000平方米的展廳吸引了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緬甸、中國香港和台灣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商參會。一時間,全國各地收藏人士雲集北國春城探討收藏業的發展,200余家中外客商為廣大收藏愛好者帶來了一場收藏盛宴。
一些專家普遍看好中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他們認為隨著我國民間收藏文化的逐步升溫,預計“收藏經濟”在未來將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其産值不可估量。
吉林省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關放説:“藝術品收藏在民間迅速興起。據保守統計,全國民間收藏者已有七八千萬人,既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空間,也帶動了很多相關産業的發展,比如舉辦收藏展示或者博覽會就會帶動拍賣行業、物流行業和會展行業的發展。”
關放表示,按國際通行的説法,一個國家藝術品市場的啟動條件是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達1000—2000美元,而我國沿海地區和內地一些發達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已達到這一水準,收藏文化産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能量。
民間收藏遭遇“成長的煩惱”
在此次“藏博會”上,與會的一些業界人士表示,在看到我國民間收藏日漸升溫的同時,也要看到作為新生事物,它遭遇著“成長的煩惱”,亟待突破一系列難題實現健康發展。
收藏是一個相對較為專業的行當。對收藏品的鑒定要求很高,但目前還缺少權威鑒定機構對收藏品進行鑒定,對很多民間收藏品的鑒定過於依賴部分專家,而不同的專家又往往會得出不同的鑒定結果,致使民間收藏品常常真假難辨。
除了缺少權威的鑒定機構外,一些收藏專家表示,在收藏品鑒定上還有一種亂收費、髮發證書的現象,甚至發生在文物鑒定中將真文物鑒定成假文物以攜帶出境交易的事例,把假文物鑒定成真文物在國內炒作的事例也屢見不鮮。
從發展環境上來看,也有一些專家認為,我國對促進收藏文化市場健康發展的相關制度目前還有許多盲點,而且,我國民間個人收藏品向社會展示的渠道不太暢通,致使民間收藏品交易很多只能是地下交易。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海外收藏界卻正在一步步滲透進中國民間收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