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剛剛結束的第五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在我市颳起了一股藝術品收藏熱潮。近日,記者在市區不少地方發現,有商販趁著民博會的熱潮在一些地方搭起帳篷,賣起
了陶瓷工藝收藏品,其中不乏出自所謂景德鎮“大師”手筆的“手工珍品”,並且價格“合理”。
那麼,為何同是景德鎮陶瓷,有的幾十塊,有的卻價值幾十萬元?
“名家作品”僅售千元
記者在二馬路附近看到,一路邊空地,幾位商販搭起了一個簡易的棚子,棚子內擺滿了各種瓷器、手工藝品等,商販在一旁張貼一張紅紙,上面寫著“景德鎮陶瓷展銷!保本甩賣!”
記者詢問商販:“這是正宗景德鎮的手工藝陶瓷嗎?”
“放心,我們就是景德鎮土生土長的人,全是景德鎮的純手工陶瓷。”商販答。
“這對花瓶多少錢?”記者問。“1500元。這都是景德鎮的名家作品,絕對的青花瓷,放心。”商販答。
“便宜點!”記者砍價。“這都要賠錢了,如果你喜歡,1000元你拿去。”展銷商來了點精神。
看記者猶豫不決,商販説:“多少錢要,給個實在價,可以的話就賠點賣給你,做個開張的買賣。”
在市區其他地方,記者也發現不少商販打著正宗景德鎮手工陶瓷的名義在展銷。
次品、倣品充斥市場
記者隨後通過一位資深收藏家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我市收藏愛好者隊伍的不斷壯大,收藏名人字畫、精品陶瓷藝術品的人越來越多。不少展銷商來我市開展會銷售工藝品,其中景德鎮陶瓷展居多,大小展會舉辦了多年。但是在煙臺,景德鎮陶瓷展多年來一直遭遇“滑鐵盧”,原因就在於陶瓷市場惡性競爭,魚龍混雜,真正有價值的純手工藝品被次品衝擊。
據江西省景德鎮市文聯秘書長汪同茂介紹,作為“正宗”産地的代表,汪秘書長為記者解釋了景德鎮手工陶瓷市場的狀況。目前,該市場以次充好的伎倆主要有三個方面:名人名家作品被冒充;小作坊的當代倣古作品冒充古代瓷器;機器批量生産陶瓷冒充純手工製作陶瓷等。
記者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看到,江西省景德鎮市文聯組織了200多位名家的500多件作品集中展示,其中一幅價值46萬元的《請看明年花滿盆》的作品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
收藏名作不能盲目
記者了解到,真正有收藏價值的景德鎮陶瓷是純手工製作的、具有景德鎮獨特工藝(例如:青花、工藝粉彩、顏色釉、青花玲瓏等)的名家作品。收藏者需要長時間積累收藏經驗,了解真正景德鎮手工陶瓷的質地、作者的手法風格、大體價格空間等等。如果盲目地追求收藏,那麼只能被騙。
目前,景德鎮市認識到了景德鎮陶瓷的惡性競爭是制約其發展的軟肋,陶瓷小作坊在景德鎮達到上千家,企業間盲目競爭導致市場混亂,真正的藝術作品被機器製作出來的贗品搞得名聲“越來越臭”。“近年來景德鎮市組織廣大名家積極走出來,將流傳千年的真正的景德鎮陶瓷文化讓世人了解,這才是目的。”汪同茂秘書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