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臺拍賣由來已久,但是一直被包含于瓷雜之中。這種狀況自2007年西泠印社推出“歷代名硯專場”後得到改觀。硯臺身價一路走來,風生水起:西泠印社的“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中,估價為80萬-150萬元的“吳昌碩銘、沈石友銘石破天驚端硯”以235萬元成交;中國嘉德2010春拍“翦淞閣——— 文房清供”專場上,清康熙禦制松花石龍馬硯以425.6萬元高價成交;更令人拍案的是,北京保利2010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禦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以1400萬元成交,打破了硯臺拍賣的世界紀錄。
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傳統文化的回歸,正在形成一股推力,使得硯臺邁出低谷,並順勢上揚。
古硯拍品連破紀錄新硯收藏價值不菲
在今年6月北京保利5週年春拍之前,硯臺一度不被過多地關注。保利春拍,一方硯臺以1400萬元成交,打破了硯臺拍賣的世界紀錄。由此,硯臺才以石破天驚的氣勢強勢登陸了藏家的眼球。
這款被拍出天價的硯臺,是清乾隆“乾隆御用”禦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此硯在《欽定四庫全書》、《欽定西清硯譜》等皇家典籍中均有著錄。此硯整器作臥虎之形,色屬澄泥硯中最為上乘的鱔魚黃,乃吳中供禦巧匠根據絳州澄泥配方重新創造之品。該伏虎硯以一橢圓形包袱式紫檀木盒儲之,盒面鐫刻隸書“虎伏研”三字,盒蓋內填金隸書禦銘與硯銘相同,下有鈐寶二,曰“會心不遠”、“德充符”。盒內底鐫刻隸書“乾隆御用”並“幾暇臨池”方印,均填金,雕飾十分精美,應為乾隆書房中蒙皇帝手澤的珍品。
無獨有偶,就在去年底,紐約佳士得亞洲藝術品拍賣周中,一件清乾隆·禦制倣古澄泥虎伏硯,連同紫檀刻包袱紋蓋盒,估價2萬-3萬美元,成交價則達到了142.65萬美元(約合973萬元人民幣)。
硯臺的表現還不止於此。中國嘉德2010春拍“翦淞閣——— 文房清供”專場上,清康熙禦制松花石龍馬硯以425.6萬元高價成交。康熙帝曾將此硯御賜蔣廷錫。“民國”二年(1913),此硯輾轉流入藏硯名家沈石友之手,並留拓于其硯譜《沈氏硯林》中。“民國”六年(1917)沈石友謝世,藏硯盡為後人散出。昭和三年(1928),日人橋本關雪買下沈石友藏硯,後作為擔保品被某銀行保管。1945年橋本關雪過世後,部分浩劫遺物散諸海內外,迄今《沈氏硯林》裏的名硯僅留存約58方,硯譜中唯一一方松花石硯避開戰火,幸留原貌。
其實,硯臺拍賣由來已久,但是一直被包含于瓷雜之中。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香港拍賣市場上出現一方17世紀出品、後由國畫大師張大千收藏的端硯,經眾多買家競爭,最終以38.5萬港元落槌。更甚的是,2001年,上海拍賣的一件唐雲先生新刻書畫的“宋老坑端硯”成交價僅為8萬元;中國嘉德一件清初端石“井田硯”以12萬元被買走;一年之後,中國嘉德以5萬元的價格拍出一方清康熙鳳梨紋硯。
2007年,西泠印社推出了“歷代名硯專場”,被業內稱為“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品拍賣史上首個硯臺專場”。硯臺拍賣狀況由此逐漸改觀。首個“歷代名硯專場”共匯聚130多方各式名硯,總成交額達1832萬元,成交率達98.3%。清代伊秉綬等銘大西洞端硯以96.8萬元的成交價成為全場“標王”。以後每年的春秋拍,西泠印社都會推出硯臺專場,除2008年以外,每場的成交率均在90%以上。2009年秋拍“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中,硯臺收藏中堪稱“石渠寶笈”級的吳昌碩、沈石友、邵松年銘“和軒氏紫雲硯”最終以548.8萬元的高價成交,創下了當時文人硯拍賣的世界紀錄。今年西泠印社的“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中,估價為80萬-150萬元的吳昌碩銘、沈石友銘“石破天驚端硯”以235萬元成交。
古硯因其有文人參與的歷史性而被藏家追捧,與此同時,現代硯臺也進入拍場成為關注的焦點。2007年,北京翰海推出的硯雕匯集了端歙兩大名硯中的頂級作品。端硯有國家級大師黎鏗及琢硯名家劉演良的宋坑名品;歙硯作品以王耀、蔡永江、周新鈺三位制硯新秀為代表,所用硯石都為唐宋名坑名品,刀法、構圖繼承古法而饒有新意。中國嘉德2008春拍也推出了10多方現代硯臺,包括楊留海、倫少國、梁弘健、姜書璞、王耀、劉演良等的作品,個別硯臺估價在5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