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書習俗”搶救保護研討會暨“江永女書文化記錄工程”項目結題28日在北京舉行。文化部、全國婦聯以及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國內外女書研究的專家學者200余人齊聚一堂,共商如何保護瀕臨失傳“女書習俗”。
“女書習俗”,是主要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上江圩鎮及其近鄰一帶的婦女中傳承,並以婦女所專用的一種特殊表音文字體系為內核的社會文化現象。其中的女字是人類迄今發現的唯一現存的性別文字,女字、女歌、女紅及其傳承的民俗構成了豐富而立體的“女書習俗”,在語言學、文字學、歷史學、人類學、婦女學、民俗學等多學科領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然而隨著女性社會環境的不斷改變,現在女書基本上只是在一些農村老年婦女中使用,瀕於失傳。
此次“女書習俗”搶救保護研討會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湖南省文化廳、永州市政府主辦。來自江永縣的6位現任女書傳承人通過女歌、女紅、女書書法等“女書習俗”的現場展示,為參會者講述了一個關於女書的神秘而淒美的民俗故事。來自國內十余所高校以及日本等國的權威專家學者集中研討,全面展示了女書文化特點,研討科學搶救保護“女書習俗”以及合力推進“女書習俗”申報“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乃至“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工程。
“目前江永縣已經培養了7個女書傳承人,她們都能説會寫、會創作。”江永縣宣傳部長劉忠華説,“江永縣將從保護女書傳承人和地理、人文環境等方面來挽救瀕臨失傳的女書文化。目前已經在女書流傳的14個村中選擇5個村落作為重點保護村,除此之外還在逐步恢復坐歌堂、鬥牛節、結拜姊妹等民間習俗。”
“女字、女歌、女紅和女性習俗活動等構成了立體而豐富的‘女書習俗’。”湖南科技學院中文系副教授蔣詩堂説,“女性在創作、傳承女書的過程中及在習俗生活中所體現的自尊、自強、互助和達觀,是人類自身在生存發展過程中所積澱的偉大精神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