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元代文物在村支書家“保管”4年文物部門“很放心”

元代文物在村支書家“保管”4年文物部門“很放心”

時間: 2010-07-09 16:24:52 | 來源: 河南新聞網
收藏 >

4年前,身為村支書的他帶領村民追趕盜墓賊,保住了一件元代文物。4年來,這件文物一直在他家中存放,文物部門不願領走,當地警方也只是象徵性地查看後再無舉措。4年後,一個無中生有的流言讓他再度陷入兩難──有人在網上發帖,稱身為村支書的他將珍貴文物私自截留、據為己有。

【網帖】

村支書將元代文物據為己有

7月7日10時許,郟縣薛店鎮唐村村支書唐要國説起那件“燙手”文物一臉無奈,“我提心吊膽保管了四年,如今卻被説成是‘私自截留,試圖據為己有’。真憋屈!”

幾天前,當地一論壇出現一則帖子,稱該縣薛店鎮唐村村支書唐要國,四年前利用職務之便,將一件珍貴的元代文物私自截留至今,試圖據為己有。發帖人呼籲有關部門儘快核實情況,將唐要國嚴肅處理,並追回本該屬於國家的文物。“我家的確有件文物,並且已放了四年。但我從沒想過要據為己有,是有關部門始終沒拿走啊!”唐要國介紹,自己保管的那件文物,是元代開國元勳哈拉德(dai)將軍陵墓前墓碑頂部的碑帽,上面篆刻有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fu)親筆題寫的碑文,重約數百斤。

【背後】

他和村民從盜賊手中追回了文物

據唐要國回憶,2006年1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村子附近的元代將軍哈拉德陵墓被盜。身為村支書的他趕緊組織村民前往現場。在追了三四里地後,村民們在路邊發現了盜賊們急於逃脫丟下的那塊墓碑碑帽。由於碑帽重達數百斤,唐要國和幾個村民費了很大力氣,才將碑帽抬回村裏。

唐要國説,他們把碑帽抬回村子後,立即給縣文物部門打了電話,同時還報了警,“警方很快就來了,但他們只是簡單問了一下事情的經過,做了一些記錄就走了。而文物部門的答覆是:謝謝我和村民保護了文物,東西暫時放在我家裏,隨後他們會過來領走”。

幾天過去了,唐要國一直沒等到文物部門的人。因擔心文物發生意外,就在自家院子裏挖了一個坑,把碑帽埋了起來。

【實情】

警察專家先後到,文物還是沒出去

可這一等就是4年。4年間,唐要國曾多次給當地文物部門打電話,詢問文物的處理問題,但文物部門一直無動於衷,唐要國覺得很奇怪。

沒等到唐要國把心中的疑惑解開,論壇裏就出現了那則質疑他想把文物據為己有的帖子。

帖子出現的第三天,唐要國家裏就來了兩撥特殊的人。

第一撥是當地警察,第二撥是一群自稱是當地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唐要國兩次挖開地面讓對方查看文物,兩撥人都只是簡單瞅了瞅就離開了。關於如何處理文物的問題,兩撥人都只字未提。

唐要國再次致電當地文物主管部門,得到的答覆讓唐要國哭笑不得:請好好保管文物,我們會儘快處理。“四年前是這句話,等了四年,竟然又等來這句話。”唐要國甩著手説。

【説法】

簽了保管協議,他有義務保管

7月7日中午,記者採訪郟縣文化局主管文物工作的一位柏姓副局長時,柏副局長介紹,那件碑帽無論從其本身,還是碑文的書法篆刻,都具有一定的價值。“因為我們和唐要國簽訂了保管協議,所以由他保管我們很放心。”

對於這位副局長提及的“保管協議”,唐要國卻是一頭霧水。“當初追回文物後,我給他們打過電話,他們只是在電話裏説讓我暫時保管,怎麼突然冒出個不存在的協議?”

而對於這件文物最終如何處理,柏副局長始終沒有給出正面答覆。

【價值】

“就算稱其為國寶也不為過”

昨天上午,記者專門採訪了一位在全國文物考古界具有一定威望和影響力的專家——原郟縣文廟博物館館長、孔子第76代孫子、今年已63歲高齡的孔令公先生。

採訪中,孔令公先生告訴記者,因為多年前曾擔任過郟縣文廟博物館館長,所以對哈拉德墓碑碑帽多次進行過研究,“毫無疑問,那是一件極具價值的文物”。

孔令公向記者介紹,絕大多數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碑最多是單面雕刻、單面撰寫碑文,而哈拉德的墓碑卻與眾不同。在墓碑(包括碑帽)正面和背面均雕刻有精美的圖案,碑文也是雙面撰寫,這是少見的。換句話説,僅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碑帽就具備了很大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碑帽上的碑文是出自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之手,這更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其價值無法估量,“就算稱其為國寶也不為過”。

既然如此珍貴,為何當地文物部門遲遲不願將其領回?對此,孔令公表示因為自己曾經的身份,不好直接評價,“只能説是管理上有問題,對文物保護的意識也相對缺乏”。 (記者 王俊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