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百萬元的宜興紫砂壺“菱花線圓壺”現身寶安區群眾文化藝術館。
價值百萬元的宜興紫砂壺真跡“菱花線圓壺”上週五現身寶安區群眾文化藝術館,這是我國已故“壺藝泰斗”顧景舟創作的主要遺作之一,吸引大量紫砂文化愛好者。展出的198件(套)紫砂作品中不乏建國以來泰斗級人物的作品如顧景舟、蔣容等,也有當代國家級大師鮑志強、江蘇省級大師曹婉芬等的精品展出。
展覽像一個紫砂文化大課堂
“宜興紫砂文化邀請展”是寶安區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舉辦的重大文化系列活動之一,16日上午在寶安區群眾文化藝術館正式揭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曹婉芬等30位名家專程來寶安傳播紫砂文化,其中國家級大師6人。
近年來,寶安坊間紫砂收藏蔚然成風。據寶安收藏協會不完全統計,目前寶安紫砂收藏愛好者有1000人左右。人們收藏的不只是壺,而是其背後深邃的、值得人細細品味的紫砂文化。
談及寶安紫砂壺收藏時,寶安收藏協會會長劉祥鳳用了“潛伏”兩字。劉祥鳳告訴記者,這次紫砂文化展規格高,人數多,展覽內容全面。包括紫砂原礦和紫砂泥展示、紫砂壺現場製作、紫砂文化知識講座與鑒賞、紫砂壺展示等,如果説在以前的展覽中人們只能通過自己的知識庫和解説對紫砂壺作品進行了解,那麼這次展覽則像一個紫砂文化大課堂,主辦方力圖通過展覽讓更多的深圳人了解什麼是真正的紫砂文化,並且如何去收藏和鑒賞。
不斷創新是紫砂藝術生命所在
在展覽現場,紫砂工藝領域的“雙料”大師鮑志強做了《怎樣認識紫砂文化傳統》的精彩講座,他從紫砂壺的歷史起源、原料、文化、造型、鑒定、收藏等多個角度和深圳的紫砂壺愛好者進行了交流。他談到,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後紫砂開始製成壺,從此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紫砂泥原料有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皆産自宜興。
鮑志強表示,欣賞紫砂壺,以往一般只注意紫砂壺品質的優劣、紫泥含砂量的多少、壺體造型的俊醜、注茗功能的大小、工藝技巧的粗細以及裝飾形式的簡繁等,很少有人深究紫砂壺本身所蘊藏的文化內涵。然而,在人們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不斷提高的今天,選壺、用壺、藏壺時都十分注重其中的文化內涵,並作為選壺的標準和重要內容之一。鮑志強認為,不斷創新是紫砂藝術的生命所在,自己“不薄今人愛古人,既要繼承傳統,又要有當代文化內涵,還要有自己的藝術個性,這樣才能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紫砂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