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盛世收藏對瓶
景泰藍,對於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人們或許可以從這三個字眼當中看出一些端倪:春和景明、泰然自若、青出於藍。您又會傾情于哪一種比喻呢?的確,對於景泰藍與生俱來的華麗外表真的是無法用簡單的言語所能形容的。
它的美,會使你為之留戀往返地追逐;它的典雅,會讓你頃刻間為之動容;它的奢華,更會與你的心靈交融。這一刻,我想所有人的目光都會聚焦于它的身上,這便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你會毫不猶豫地走進它的世界,尋覓更多關於它的傳奇身世和美妙遐想。
對於景泰藍,長期以來都有各種誤解,或者以為它是瓷器的一種,或者以為來自民間。其實,景泰藍是銅胎制器,與瓷毫不相干,且它一直是宮廷製品,而非瓷器那樣既有官窯又有民窯。
景泰藍從何而來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製造歷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最為盛行,又因當時多用藍色,故名景泰藍。景泰藍以紫銅作坯,製成各種造型,再用金線或銅絲掐成各種花,中充琺瑯釉,經燒制、磨光、鍍金等工序製成。景泰藍造型特異,製作精美,圖案莊重,色彩富麗,金碧輝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國傳統出口工藝品。
景泰藍,也叫琺瑯。古代生産景泰藍的工廠就叫琺瑯廠。琺瑯是譯音,琺瑯的工藝最早是由阿拉伯人發明的。琺瑯自元代傳入中國,先進入廣州,廣州人當時把琺瑯也稱為“佛郎”、“佛林”,後來逐漸地稱為“琺瑯”,琺瑯也傳到了日本,日本叫“七寶燒”。
到了明代,中國在琺瑯製作上有了很大發展,尤其是在景德年間,由於皇帝酷愛琺瑯,其製造工藝日趨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國工藝特色的琺瑯藝術。琺瑯的品種也日漸豐富,除了盒、盆、碗、燭臺等日用品以外,還有花觚、鼎、尊等大的擺件;裝飾圖案更是多姿多彩的人物、花鳥、動物、果實、風景等;最為重要的是創造了許多新的釉色,僅藍色就有鈷藍、天藍、寶藍、普藍、粉青等。釉質優美沉穩、堅實濃郁、潤澤光亮。由於許多器物多以藍釉打底,創造了以藍為主色調的風格,所以被稱為“景泰藍”,景泰藍隨後逐漸取代了琺瑯的叫法。
景泰藍的鼎盛時代
提到收藏,景泰藍一度被認為是“冷門”,現如今不知不覺已成為收藏“新寵”。景泰藍有著青銅器的氣勢、絲綢織錦繁華的色彩和瓷器一般明亮潤澤的質感。
景泰藍曾是明清兩代宮廷名貴重器。當時宮裏專設生産景泰藍的機構,明代由內務府監造局掌管,清代由宮廷造辦處內專門設有的“琺瑯作”,專司景泰藍製作。景泰藍名貴一時,是皇家和王府的專用品,尋常百姓家裏是見不著的。皇帝偶爾把它作為贈品賞給大臣,王公大臣以家裏能擺件景泰藍而炫耀恩寵和尊貴。因此,景泰藍比珠寶玉石更珍貴。
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制胎,接著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用銅絲在銅胎上根據所畫的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後再經反覆燒結,磨光鍍金而成。其製作既運用了青銅和瓷器工藝、又溶入了傳統手工繪畫和雕刻技藝,景泰藍造型特異,製作精美,圖案莊重,色彩富麗,金碧輝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
大體上説,明代的景泰藍胎的銅質較好,多為紫銅胎,體型略顯厚重,故造型倣古的多,主要倣青銅所用的彩釉均為天然礦物質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紅像寶石紅,綠像松石綠。此時的絲掐得較粗,鍍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邊款均有。
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艷,並且無砂眼,花紋圖案繁複多樣,但不及明代的文飾生動,鍍金部分金水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國時期景泰藍總體水準不及前代,胎體薄,色彩鮮艷有浮感,做工較粗。這時只有“老天利”,“德興成”,製作的景泰藍工細,品質好。造型多倣古銅器,或倣乾隆時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現在景泰藍的陳設品多,不做實用品。
北京的景泰藍在1904年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和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兩次獲獎。
新中國成立後,景泰藍在發展中不斷創新,在掐制和紋飾上不僅增添了上百餘種工藝,而且在造型和題材上又創新了200多個品種。景泰藍已成為北京工藝美術的重要代表,也是國家領導人贈送外國國家元首的國禮之一。
景泰藍工藝後繼何人
作為一種宮廷藝術,景泰藍是明清宮中高貴的裝飾藝術品,為皇家所壟斷。經過600年的發展,景泰藍已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史上極其重要的一章,被譽為中華國粹,並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
景泰藍這門傳統藝術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面,由於景泰藍製作的工藝特別複雜,新中國成立以來,這一領域中一共才評出6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大師們普遍擔心這項令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技藝也許不久以後就會失傳。景泰藍的工作非常辛苦,收入也低,如今沒人願意幹。而且景泰藍藝術不是一年半載就可以熟練掌握的,需要有較為深厚的藝術修養,更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所以在這樣一個人心浮躁的社會,願意鍾情于景泰藍工作的年輕人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