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園地的耕耘者猶如沙漠裏的駱駝,既堅忍,又要儲存足夠的能量,這樣才能捱到出現綠洲的那一刻。否則,茫茫沙海,何處是邊?不想半途而廢,須耐得住寂寞和困苦,不厭其煩地一步步丈量沙海,在幾近絕望的時刻終於見到綠洲——那片充滿生的希望的土地,那片屬於耕耘者的樂園。”中國書協副秘書長、著名書法家白煦先生在總結了自己30多年書法創作的曲折經歷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他選擇了書法藝術這條寂寞艱辛的道路,一趟就是30年。在書法藝術上,他是一位執著的、真誠的藝術家,追求書法意境是他畢生的目標。為給廣大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提供成功的範例和啟迪,本刊記者近日走訪了白煦先生。
記者:您是中國書協副秘書長,長期擔任展覽評審工作,又是著名書法家,有豐富的學書經歷和創作經驗,請您談談如何繼承傳統搞好創作?
白煦:我認為,書法創作仿佛是在訴説自己的一種感受,一種追索,一種對書寫的體驗、對筆墨的認識、對所書內容的表達和內心情感的抒發。書法創作是比較艱苦的事情,創作講究繼承傳統,臨摹碑帖,訓練書寫的技法。書法很玄妙、很抽象,越是抽象的東西就越難掌控,熟練掌握了結字的普遍規律以後就要出新。比如寫“王”字,古往今來多少書法家能把這四個筆畫和別人寫得不一樣,又能經得起推敲,讓人承認是書法作品?文字是書法的載體,文字筆畫有多有少,組成文字的點畫也非常簡單,但用書法形式錶現出來、又不落俗套,是很複雜、很深奧的。
書法藝術是民族藝術的核心,古代優秀的墨跡、碑帖中蘊含的東西很多,表現出黑白、方圓、大小、剛柔、潤燥、濃淡、險正、疏密、收放等諸多對立統一的因素,無不需要書寫者以智慧來掌控。比如表現剛與柔,就涉及到用筆的力度;方筆的線條比較險峻、雄強、剛勁,寫成圓筆就圓潤、柔弱、含蓄,其中蘊含了一些哲理。在章法上,特別是草書,疏密、大小的變化尤為重要。比如,第一行寫得空曠,第二行就要寫得密一點;上面濃的、黑的東西多了,下面就多一點白的、枯的東西,互相關照、互相對比,通篇的變化、行與行的變化、字與字的變化,不斷製造矛盾,又隨即解決矛盾,讓人琢磨不定、出人意料,讓人感覺到美的變化和奧妙無窮。
記者:您在創作上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完善,精益求精,打造精品力作,請您談談自己的創作實踐和經驗。
白煦:我們永遠不能對自己太滿足,要不斷發現不足、糾正自己,因為我們對書法的認識和體驗在逐漸深化和提高。過一段時間我就把留存的作品拿出來翻檢一遍,以前認為不錯的作品,現在一看,覺得看不下去的,就趕緊銷毀。你可能在一個時期寫了很多作品,最終只能挑出幾件認為滿意的,所以我們要善於批判地看待自己的作品,創作上要保持特立獨行,不受時人影響,堅持自己探索的方向。
藝術創作真正的好東西很少,名家的作品也不是每件都是驚世之作,有些也經不起推敲。有這樣的名家,用現在的作品換回幾十年前自己流傳出去的東西,認為過去的作品是不行的,有勇氣直面自己,否定過去。
記者:中國書法藝術發展日新月異,突飛猛進,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請您談談對中國書壇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
白煦:從當前中國書法創作狀態來看,比起20年前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跟日本、南韓、東南亞國家相比,中國的書法創作是走在前列的。從1981年中國書協成立以來,從不成熟的恢復期,到現在的繁榮發展時期,擁有了一支實力雄厚的創作隊伍,這是很可喜的。中國書協通過舉辦“國展”、“蘭亭獎”、“老年展”、“青年展”、“新人展”、“西部展”等各種類型的展覽,給廣大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提供一個平臺和機會,不斷地發現人才、推出人才、培養人才。
比如舉辦 “西部展”,因為西部地區的書法發展相對比較滯後,書法人才、書法環境和內地發達的書法大省有差距。中國書協主席團和領導班子發現這個問題,通過減免場租、減免主辦管理費和評審費等辦法支援辦展,下大力氣扶持西部書法發展。又如,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舉辦“老年展”勢在必行,因為很多退下來的老同志、老幹部、老將軍有閒暇時間和精力去搞書法,老年人書法隊伍很大,為他們提供空間和舞臺,也是我們不應忽視的。中國書協針對不同的人群舉辦展覽,目的是讓更多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脫穎而出,畢竟書法創作的中堅力量是中青年作者,入展或獲獎機會對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有現實意義。
書法面臨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似乎是很尷尬的。現在是電腦時代,大家寫東西都敲鍵盤,不要説拿毛筆,就連拿硬筆都很少。又有多少年輕人能投入到書法創作當中?如今拿毛筆不是為了記錄文字,從這個意義上説,書法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好在去年中國書法“申遺”成功,為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空間。但是這個空間對於書法家來説仍然是有限的。中國書協的“書法進萬家”活動,命名中國書法之城、中國書法之鄉活動,走進基層與各地合作發展書法事業的意義是深遠的,但僅靠書協的力量也是遠遠不夠的。媒體也要重視,現在我們有一個中央數字書畫頻道,傳播的空間和範圍還很有限,大部分媒體將演藝、娛樂當成宣傳方向,不斷“造星”,難道書法藝術不是藝術,不需要媒體的推介嗎?藝術的繁榮發展需要整個社會的重視、支援和共同努力。
記者:當今書法創作百花齊放、流派紛呈,請您談談中國書協如何因勢利導、把關定向,突顯傳統經典和時代主旋律?
白煦:目前,中國書法正處於一個健康的發展時期,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創作態勢,中國書協在展覽評審上堅持繼承傳統、風格多樣、鼓勵創新的原則。評委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陽光評審原則,注重的是作品的本體水準,任何一個流派都不是一枝獨秀,誰也不能説自己就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索與總結,中國書協領導和評委們不斷分析、研究、改進評審規則,特設評委“復議權”。一旦發現評委有爭議的作品尤其是獲獎作品,可以提出復議,所有評委再次投票決定取捨。這個制度保證了評審品質,保證了評審候選獲獎作品是經得起書法同仁、社會輿論、媒體等的檢驗,實現了獲獎作品“零投訴”。這也是讓我們感到欣慰的。中國書協通過展覽評審推出大批的優秀人才,已經有了一支自成規模、實力雄厚的創作隊伍。如果説引領時代書風,那通過他們的作品就完全可以反映出來,展現出當前好的態勢和很高的書法藝術水準。
記者:書法家如何才能練好字外功,提高藝術修養和境界,使人品、書品相得益彰,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
白煦:對於書法家來説,我認為書法藝術不是單一的、封閉的,與繪畫、音樂、舞蹈相比,書法更具有文化含量和人文品格。對書法的追求,書法家的藝術修養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從其他藝術門類吸收營養、開闊眼界也是十分必要的。如古代的藝術品、青銅器、陶器、瓷器,各種材質的雕塑,優秀的古今文學作品,優秀的影視作品等等都代表著一種藝術成果,都是文化的積累和展現,都給我們以美的欣賞和有益的滋養。書法追求純真、高雅的境界,需要保持獨立的人格,民族的氣節,脫俗的氣質,反對庸俗、媚俗、惡俗。創作真正好的書法作品,敏銳的眼光和正確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做到不迎合時風,堅持自己的藝術品格和主張,以一顆平常的心來對待名利,一心一意地搞藝術,從中得到樂趣,陶冶性靈。寫出一件滿意的作品感覺挺快樂,這就足夠了。至於投入了有沒有回報,有多少回報,那是另外一回事,關鍵是你努力去做,持之以恒。人磨墨,墨也磨人,磨來磨去,時光流逝,但也磨成畢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