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祝允明自書詩:風骨爛漫 氣勢奔放 才情橫溢(圖)

祝允明自書詩:風骨爛漫 氣勢奔放 才情橫溢(圖)

時間: 2010-05-29 12:30:18 | 來源: 貴陽日報
書法 >

上海辭書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館藏國寶墨跡”字帖,這套字帖的底本都選自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以及海外博物館、圖書館館藏墨跡,《祝允明自書詩》就是其中一本。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號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號枝指生。長洲(今蘇州)人。曾任南京應天府通判,人稱“祝京兆”。祝允明自幼就聰慧過人,五歲時能寫一尺見方的大字,九歲會作詩,以後博覽群書,詩文有奇氣。他的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嘉靖朝大學士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稱:“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師、秘監、率眉山、豫章、襄陽靡不臨寫工絕。”

祝允明才氣橫溢,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而書法又與文徵明、王寵、陳道復並稱“吳中四家”。祝允明是天順朝大學士徐有貞的外孫、弘治朝太仆少卿李應禎的女婿。徐有貞擅長草書,取法唐代張旭和懷素。李應禎的篆、隸、楷、行、草均工。祝允明從師兩位長輩,耳濡目染,為其成為明代最有代表性的書法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吳中四家”中,祝允明的書法藝術成就最為突出。王世貞評價道:“天下書法歸吾吳,祝京兆允明為最,文待詔徵明、王貢士寵次之”。

這卷《祝允明自書詩》(圖為局部)現藏上海博物館,縱47.9釐米,橫1178.5釐米。卷首鈐“大原”白文起首印,卷末鈐“祝允明印”白文印、“希哲”朱文印。此作為其晚年作品,該卷風骨爛漫,氣勢奔放,才情橫溢,于張旭、懷素的癲狂醉態中兼有黃庭堅的舒展矯健、米元章的跌宕疏放,蘇東坡的渾厚豐腴,李北海的秀逸沉雄,狂而不亂,情濃勢足,激躍奔發,氣度不凡。其書法線條如“百尺鋼化繞指柔”,猶若鋼絲彈簧,使轉如意,筋道不絕。他的每根線條都極富彈勁和韌性,都能立於紙素之上,這種行筆過程中的飽滿度和立體感完全突破了明初以來扁平無力的“館閣體”書風對書壇的籠罩,一掃靡靡之格。祝允明能于矩繩約度中而具豪縱奔逸的意氣,應該説是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書法新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