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書法的沒落非網路之過

書法的沒落非網路之過

時間: 2010-05-21 17:32:53 | 來源: 光明網-光明觀察
書法 >

5月17日,儒家經濟文化網﹑焦點中國網、成都商報《成都部落客》邀請成都“田園城市”書法家廖章恒先生做客中國精神媒體群、新聞事件討論群,與群裏上千家媒體朋友、網友共同探討了“繼承書法傳統,網路對書法的影響”等話題。

整個訪談的內容主要圍繞 “網路對書法的影響”、“書法文化如何傳承”等話題展開。可以肯定的説,隨著電腦的出現,網路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多的依賴電子符號,這對傳統書法藝術帶來了很強的衝擊。

對此,我想説:書法的沒落並非網路之過,雖然網路對傳統的書法藝術帶來了很強的衝擊。但是,比網路更可怕的是社會急功近利的洪流,是這個時代浮躁的氣息。

書法也是藝術的一種。筆者認為,藝術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藝術之技”,一部分是“藝術之道”。由字面就可以看出:“藝術之技”就是藝術應該具有的技巧,不管是歌藝、文學、繪畫,還是建築、武術等等,都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這種技巧需要歷練。只有具備了相應技巧之後,才能唱好歌、寫好字、畫好畫。

“藝術之道”就是藝術家的精神修養。廖章恒先生説:“ 書法未來應該獲得必要的解放,這種解放並不是書法本身的價值崇奉,而恰恰是現有的不適應的書法社會關係、官本位以及書法金錢拜物教的劣根。中國書法是純潔、高雅和崇高的,在商品經濟社會,還要通過勞動取得報酬、獲取生存空間的時候,書必然要和市場發生掛鉤;但它畢竟是書法商業層面的外在表像,但決不是書法藝術的本身。”

技巧,是可以通過練習得到,然而,“藝術之道”是一種人生感悟,是人生境界的提升,這種人生境界是需要悟性,需要靈感的。相比,“藝術之道”要高於“藝術之技”。

結合本次訪談的內容,我想説,電腦和網路對書法的影響,也不過是停留在“藝術之技”的層面上,對書法産生更致命打擊的是社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

舉例而言,簽名設計是和書法相關的一種商業化的藝術,通過有償為用戶設計簽名,而獲取利益。這個事例就説明瞭,不管電腦和網路技術有多麼發達,也不可能完全的取代書法,書法還是有自己的生存之路。人們對書法使用的減少,對書法 “藝術之技”有一定影響,然而,人們不願意花時間去練字,人們認為傳承傳統的書法文化,是對寶貴生命的浪費,則是對書法的“藝術之道”的致命打擊。

當今社會,物價飛漲,房價過高,生存壓力巨大,絕大多數人都迫於物質生存的壓力,變得急功近利。可以看到社會上各種補習班、各種英語培訓機構、各種考試認證機構遍地開花。學好英語,可以出國、可以去外企、可以拿高薪;手裏握著多種證件,可以在就業上獲得更多機會和優勢。對於寶貴的時間,我們都要花到所謂最有效率的領域,在物質的洪流中,人們更急於追求房子,追求車子,追求物質的享受。相比,書法等很多傳統藝術,都變得邊緣化,沒有用處。

像先賢王羲之那樣可以練字染黑一池水,在我們這個時代是難以再現的,因為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練一些無關功利的東西,是不值得的。這是書法藝術的悲哀,也是很多其他傳統藝術的悲哀。

缺乏思考,缺乏信仰,缺乏功利之外的其他追求,是我們社會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態。

喜愛傳統書法文化,想要傳承她,就不要再僅僅停留在“書法之技”的層面上去隔靴撓癢,而應該去扭轉時代浮躁的氣息,拯救被物欲淹沒的“書法之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