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堅:“大國工匠”的不懈追求
來源:寧波日報   2017-12-13

1933982_bw-wangrm_1512980119002_b.jpg

潘永堅在進行地質勘察(俞永均 邵鵬 攝)

11月10日,中國工會“一帶一路”人文交流——首屆上合組織國家職工技能大賽在河北廊坊舉行。來自寧波的“大國工匠”、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潘永堅受邀參會,與上合組織11個國家的近百名選手進行交流。

説起地質勘察,許多人或許比較陌生。其實,大到跨海大橋、地鐵建設,小到高樓打樁、溫泉選址,都要開展地質勘察。“這是重大建設工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必須精益求精,如果出現一丁點疏漏,就有可能對國家和百姓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潘永堅嚴肅地説。

首吃地鐵“螃蟹”

他用專注贏得敬重

1985年,從成都地質學院畢業的潘永堅來到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30多年來,他與全省的重大工程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8年,潘永堅所在的浙江省水文隊下屬單位省工程勘察院,成功中標寧波市軌道交通1號線勘察項目。對於省工程勘察院而言,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我們從來沒有做過地鐵勘察,而且1號線開工時間很緊,全市有幾百萬雙眼睛盯著。”最終,重擔落到了潘永堅身上。

針對1號線沿線複雜的地下構造物,潘永堅創造性地提出了“五步開孔程式法”,發明瞭地下管線勘察專用鑽頭,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他參與研究的《寧波軌道交通軟土工程特性研究及應用》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他作為主要起草人,參與制訂了寧波市行業標準《寧波市軌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技術細則》《寧波市建築樁基設計與施工技術細則》。

“這是國內軌道交通工程勘察項目中測試指標最豐富、資料最詳實、水準較高的工程勘察成果。”專家評審會上,潘永堅負責的寧波軌道交通工程勘察項目頻頻獲得點讚。

對標國際水準

他用創新填補空白

在常人眼裏,“頭戴安全帽,身挎工具包”的潘永堅與普通的工程勘察人員無異。可誰也沒有想到,他承擔完成的近百項工程勘察項目中,有2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獲國家級發明專利,累計創造經濟價值上億元。

舟山大陸連島工程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島陸聯絡工程,總投資約120億元,其中西堠門大橋為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箱梁懸索橋,金塘大橋主通航孔橋是世界上在惡劣外海環境中建造的最大跨度斜拉橋。潘永堅通過歷時6年的勘察,解決了水深流急複雜海域環境下的鑽探施工和岩土參數的準確獲取,回答了地質條件複雜的海域狹小島礁作為大跨度高塔柱橋基的可行性。他依託該工程開展的《海域島礁特大橋梁工程勘察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課題,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跨海大型橋梁工程勘察領域的空白,並成功應用於國內多項重大跨海橋梁工程。

寧波地鐵2號、3號及4號線,浙江LNG接收站及港口工程,寧波(大榭)實華二期45萬噸級原油轉机碼頭……近年來,我市不少重大項目都留下了潘永堅的身影,他通過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寧波地鐵3號、4號線勘察産值超過2500萬元,實現“零事故”。

今年初,潘永堅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目前全省僅三人。 同時,他還是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推出學習的全國60名“大國工匠”之一。

“作為一名‘大國工匠’,我將繼續敬業專注,創新不止步,努力展示中國産業工人新形象,為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試區添磚加瓦。”潘永堅自信地説。



分享到
熱點推薦
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河南省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網    2017-08-10
站內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