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小麥越冬,靜待風吹麥浪
發佈時間:2024-12-18 09:50:4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周吉紅 | 責任編輯:常曉姣北京地處我國冬小麥種植的最北緣,冬春季旱寒交加,對小麥安全越冬影響較大。為此,京郊小麥在落實越冬前澆足越冬水、抵禦旱寒影響的基礎上,冬季仍不能放鬆警惕,要一環接一環的抓好麥田冬季管理,保苗安全越冬。
氣象條件利於小麥生長髮育
本年度10月中旬以來氣溫偏高,不同播種期至11月30日的冬前積溫平均較去年增加44.5攝氏度·天,較常年增加86.0攝氏度·天,底墑足、11月中下旬伴有降雨,加上氣溫偏高,氣象條件總體利於小麥生長髮育。
冬前苗情長勢總體較好
近日,北京市農技推廣站組織各區對50個監測點的小麥苗情進行了調查,數據表明,監測點平均冬前莖為91.4萬/畝,較去年減少0.1萬/畝,較常年增加15.3萬/畝;一蘗缺位率為4.5%,較去年和常年減少6.2和1.9個百分點。苗情分類統計表明,冬前莖大於等於60萬/畝的二類及以上麥田佔78.5%,較去年和常年增加6.5和6.8個百分點,冬前苗情較好。
市氣候中心應用遙感圖分析表明,全市小麥冬前苗情長勢好、中、差佔比分別為40.3%、41.5%和18.2%,長勢中等以上的麥田佔81.8%,與監測點趨勢基本一致。
抓好越冬期管理保苗越冬
一、本年度重點實施冬初鎮壓的麥田
市區技術推廣人員下鄉指導發現部分麥田存在越冬風險,在澆灌越冬水的基礎上,冬季要積極落實冬初鎮壓保苗技術。
1.秸稈多麥苗懸空麥田。整地時秸稈粉碎不細、鋪撒不均勻且未採取翻耕作業,地表及表層土壤秸稈含量過多,播後麥苗懸空,冬春季根莖部土層失水快,麥苗分蘗節易發生凍害或旱害,造成死苗死莖的發生,這類地塊要實施冬初鎮壓,以沉實土壤,使麥苗根莖部與土壤緊密接觸,降低凍害和乾旱危害風險。
2.播後未鎮壓土壤過塇麥田。播後未鎮壓越冬前進地陷腳的地塊,土壤過於塇松,水分蒸發快,麥苗根莖部易失水乾癟,發生死苗死莖的風險高,要在12月上中旬表層土壤凍融交替幹酥時實施鎮壓。
3.過濕整地坷垃多的麥田。這類麥田播種出苗品質較差,澆完越冬水後一定要在凍融交替坷垃幹酥時實施冬初鎮壓,以破碎坷垃,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減輕風嗖造成麥苗根莖失水危害,使麥苗根莖部與土壤緊密接觸,保苗安全越冬。
4.澆凍水後裂縫多的麥田。由於土壤質地原因或澆水前土壤過塇,澆水後出現裂縫的地塊,若麥苗根莖部出現在裂縫中,發生旱寒危害,造成死苗死莖的風險極高,這類麥田一定要在凍融交替表層土壤幹酥時實施冬初鎮壓,彌補裂縫保苗安全越冬。
5.澆水過早及沙土地麥田。個別農戶在11月10日前澆了越冬水,由於11月以來氣溫偏高,土壤水分蒸發損失快;土壤偏沙的麥田,保水性能差,土壤水分蒸發損失快。此類麥田建議在12月上中旬實施鎮壓,沉實土壤,保墑保苗越冬。
二、冬末因苗因墑因地實施鎮壓
越冬末期(2月中下旬至3月初),所有麥田都要及時查看土壤墑情和幹土層變化,幹土層大於等於4釐米的地塊要實施鎮壓,抑制幹土層發展,提墑保墑,保障麥苗根莖部正常水分需要,促進返青生長。但要注意晚播小苗麥田、冬前一根針麥田、土裏捂麥田及溝播鎮壓後壅土埋苗麥田不鎮壓。
三、鎮壓技術要點
1.因天因時科學鎮壓。冬季鎮壓要嚴格貫徹“壓乾不壓濕(地表),壓軟不壓硬(麥苗)”的原則。冬初鎮壓一般在12月上中旬,表層土壤經過凍融交替變得幹酥時進行。冬末鎮壓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初,小麥返青前地表化通5~10釐米時進行,鎮壓要選擇回暖天氣(白天最高氣溫達到5℃左右)、麥苗變軟時進行。
2.因苗因地因墑鎮壓。據50個監測點調查結果,全市小麥普遍澆灌了越冬水,平均畝澆水33.3方/畝。據11月30日全市自動墑情監測點數據,全市麥田0~20釐米、20~40釐米土層平均相對含水量分別為80.7%、87.8%,目前土壤墑情總體較好,利於小麥安全越冬。農戶要貫徹“因苗因地因墑因天”原則,抓好冬季鎮壓。冬初秸稈多、坷垃多、裂縫多、土壤塇松、澆水早及沙土地麥田要抓好鎮壓;冬末幹土層大於等於4釐米的麥田要實施鎮壓,但晚播小苗及溝播壅土麥田不鎮壓。
3.鎮壓機械作業要點。推薦採用平滑型鎮壓器,鎮壓前調整好鎮壓器與拖拉機的連結裝置,確保鎮壓器運作自如平穩。拖拉機行走速度以1檔中油門、每小時6~8公里為宜,行走過快無法保證鎮壓品質。根據土壤情況,調整鎮壓器重量,坷垃多、地勢不平整麥田,可添加配重塊增加鎮壓器重量,確保鎮壓品質。防止漏壓,需要重復鎮壓的麥田,兩次行走方向要一致,否則會加重傷苗。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