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雙遼智慧農業更惠農
發佈時間:2024-12-11 08:58:29 | 來源:吉林日報 | 作者:張妍 崔維利 楊率鑫 | 責任編輯:王靜眼下,吉林省雙遼市遼南街城鄉村草莓大棚裏的草莓已進入坐果期,農戶們正加強全週期的管護,確保草莓的品質和産量。農興穀物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種植了6棟大棚草莓,種植面積4000平方米,預計每棟産值能達7000元。草莓品種全部優選丹東久久草莓,口感甘甜、香氣宜人,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近年來,雙遼市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堅持發展現代化農業,不斷優化調整産業結構,推廣科技創新,延伸拉長産業鏈條,促農增收、助農致富。
良法+良技,村民“齊收益”
永加鄉的玉米種植戶劉子忠,高興地分享起了自己今年的收成:“今年我家10公頃的地,估計能收20萬斤以上的玉米。”這一切都得益於雙遼市農業部門推廣的新型種植技術。以永加鄉為例,通過實施寬窄行技術密植、有機肥拋灑以及一噴多促等種植技術,玉米保苗率增加32%,平均公頃産量達21000斤。
新技術、新方法帶來高收益,劉子忠的體驗並非個例。
玻璃山鎮聚寶村齊小峰的“大壟雙行水肥一體化密植示範田”,整體面積1.8公頃,是典型的沙壤土質。今年種植了“金育226”號玉米新品種,肥料使用“中石化肥”,採取大壟雙行的種植模式,理論測産每公頃産量27867斤,比原來的公頃産量16000斤提高11000斤以上。
還有雙山鎮秀水村,高産示範區採用大壟雙行水肥一體化技術,玉米喜獲豐收;柳條鄉清溝村,採用水稻有序拋秧的種植新技術,每公頃産量突破19000斤。
科技+智慧,煥發“新活力”
雙山鎮“樂稻小鎮”的育秧工廠,可謂是科技滿滿。智慧灌溉一體化設施、智慧溫控系統、植保資訊監控系統、智慧大棚控制平臺……借助手機就能實現澆水、施肥等一系列操作,門口的電子顯示屏實時顯示溫度、濕度、土壤pH值、光照輻射等資訊。科技感十足的大棚,為秧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為秋季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除此之外,“樂稻小鎮”還採取了“有序拋秧”和“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借助新型水稻拋秧機、無人機、北斗導航播種機等先進機具,水稻産量提高10%以上。據“樂稻小鎮”經理闞麗瑩介紹,今年“樂稻小鎮”種植水稻260公頃,每畝産量約1200斤。
以科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雙遼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智慧農業體系。今年,雙遼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7%;全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5萬畝,實施黑土地保護234.73萬畝;開展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範工作,承擔了國家及省玉米、水稻、花生、大豆及雜糧雜豆等品種對比試驗;落實縣級農業科技示範基地10個,鄉級糧油高産示範區19個。
引領+帶動,共走“致富路”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
雙遼市紅旗街道享有“花生之鄉”的美譽,雙英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就坐落在這裡。合作社立足雙遼市花生産業優勢,採用育、繁、推一體化,産、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帶動周邊村民增收。
“合作社不斷研究新品種和新技術,自主研發繁育出‘雙英’系列花生品種,從種子培育到生産、加工,逐步延伸産業鏈條,把傳統農業生産與食品加工、電商、物流等相結合,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産銷模式,今年帶動農戶種植花生面積15萬畝,預計平均畝産700斤至800斤,産值可達3.33億元。”合作社理事長張英説。
去年,合作社通過2100畝土地流轉、技術託管、小農戶參與訂單收購等措施,使農戶擁有了穩定的收貨渠道,不用再為銷路發愁。合作社成立至今,已帶動雙遼市以及周邊各地5298戶、10多萬畝土地種植花生,每畝增産增收600多元,創造社會效益6000多萬元。同時,合作社每年季節性用工優先錄用困難家庭,每人每年平均增收8000元至10000元。
近年來,雙遼市不斷提升適度規模經營水準,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通過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多元經營主體,讓農民以“訂單收購+分紅”“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模式,參與産業生産經營的全過程,達到土地流轉獲租金、入股分紅獲股金、勞務輸轉獲酬金的目標。
2024年,雙遼市新型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流轉總面積為168.1萬畝,佔全市土地確權實測耕地總面積的68.05%,戶均增收上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