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執法有力 漁民安心 生態向好
發佈時間:2024-12-11 08:56:52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王春植 王婉晴 | 責任編輯:王靜近日,記者走進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湯溝鎮長江禁捕退捕執勤點的非法漁具收納室,各式各樣的釣具、網具依次擺放。一個礦泉水瓶或一根手掌長的鐵棍纏上魚線、鉛墜和魚鉤,就能組成一個簡單的垂釣工具,這和概念裏的釣竿大相徑庭。
鳩江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朱家文介紹,隨著漁政執法力度不斷加大,較為惡劣的“電、毒、炸”魚等非法捕撈案例在禁捕區域內已經減少,非法垂釣成了日常執法的關注重點。如今,違法人員的非法釣具更簡易、成本更低廉,垂釣手段也越發隱蔽,這就要求漁政執法工作不斷改進創新,做到監控無死角、識別更精準、打擊有力度。
今年是全面實施長江十年禁漁的第四年,作為長江十年禁漁的主戰場之一,安徽省不斷加強常態化執法監管,多渠道保障退捕漁民安置就業,加大水生生物保護力度,連續三年榮獲長江禁捕退捕工作綜合考核“優秀”等次,取得顯著成效。
“人防+技防”
漁政執法持續高壓態勢
蕪湖市有780余公里禁捕水域岸線,是安徽省內禁捕任務最重的地帶。在該市的漁政執法支隊資訊指揮中心,一個大螢幕裏面能看到全市49個監控點位的實時監控資訊,通過可見光成像、紅外熱成像以及設置球形機等手段,可以實現對全市長江禁捕流域全方位、無死角監控。
“我們還在沿江高點上設置了5台禁捕專用小目標雷達,每一台雷達可以覆蓋40公里。若出現明顯犯罪動作,警情可直接被推送到漁政執法支隊資訊中心。”該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王帆在總控電腦上展示著各個點位的實時監控情況。他介紹,蕪湖市建立了與9個縣(區)的16個漁政資訊指揮分中心、52個有禁捕任務的鎮(街道),以及長航公安、海事等8個執法部門的聯動快速響應處置機制,一旦有可疑情況,相關人員都能在半小時內抵達現場。
在科技加持下,該市的執法力量配置得到優化,打擊也更加精準,辦案效率顯著提升。去年,當地弋江漁政執法中隊通過6個月監控觀察和現場蹲守,在漳河流域鎖定了一個非法捕撈團夥,于當年11月18日精準打擊,收繳漁獲物103公斤,並將違法人員移交派出所。
弋江中隊隊長解金龍坦言,長江禁捕流域沿岸草木豐茂、路況複雜,作案人員手段不斷翻新,還好沿江都有監控點,摸排時不用打草驚蛇。有了技術手段的追蹤,執法人員行動就能更為精準。
技術手段是指揮棒,人防力量是壓艙石。禁捕以來,該市漁政部門在一線落實201名專職執法人員,各級聘請286名護漁巡護員協助漁政執法和履行常態化巡查工作,形成“漁政執法+護漁員+網格員”的人防網路,通過全天候的監管和執法,對非法偷捕行為起到了強有力的威懾。
除了全面強化專項執法、日常監管和暗查暗訪工作,推進交界水域共建共管機制也是漁政執法工作的重要一環。安徽省通過水上聯打、陸上共管、市場協查的方式,強化與長三角地區及蘇、贛、鄂等地的聯合執法,保障了交界水域的禁捕安全。
“保障+幫扶”
退捕漁民安居樂業
長江十年禁漁以來,退捕漁民就業安置情況廣受關注。能否解決好退捕漁民的民生問題,是考核禁漁工作的重要指標。
今年48歲的楊鋼是蕪湖市灣沚區花橋鎮漁民,長江禁捕之後,他積極響應號召,從青弋江上退捕。楊鋼説,退捕第一年,他承包了490畝池塘,投入100多萬元搞水産養殖,當年過年手裏只剩下了300元。
水産養殖風險高、投入大,全部存款投入水産養殖業之後,政府給漁民的安置補貼成了楊鋼一家的生活保障。
“對於退捕漁民,政府要扶開工再送一程。我們不僅送教學到府、送服務到府、送技術到府,還要讓各項政策補貼及時到位。”蕪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太華算了一筆賬,除去漁民的漁船拆解補貼,每個漁民還能分批拿到8萬元的過渡性生活補貼,政府還會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的標準為漁民繳納15年養老保險,到退休年齡後,每月至少能拿到500元退休金。而像楊鋼這樣搞養殖的漁民,還能額外拿到6萬元的涉農轉産補貼。
充足的生活保障讓楊鋼吃上了“定心丸”,開始一門心思扎進了水産養殖行業。如今,他的養殖水面已擴展到849畝,養殖了四大家魚、螃蟹、青蝦等多個品類,年銷售額達210多萬元。
同樣在政府的幫扶下實現轉型的還有池州市東至縣的胡浩。胡浩是個“80後”,闖勁十足,退捕後他包下村裏的荒塘養殖鱖魚,年輕的他對新鮮事物接受很快,也更加善於學習。
“一開始不會辨別苗種好壞,不會處理病害。要是沒有結對幹部的幫助,我搞不起來。”胡浩説,他的幫扶幹部有著多年水産從業經驗,不管塘裏發生什麼問題,都能及時到位幫忙處理。
胡浩所説的結對幹部是源於池州市開展的基層幹部結對幫扶制度,全市共有292名幫扶幹部包保584戶漁民,通過定期走訪,及時了解漁民的生活動態,讓退捕漁民不僅能在江上“退得出”,更要在岸上“穩得住”。
今年11月初,2024池州鱖魚産業高品質發展大會召開,經常參加養殖培訓的胡浩積極前往。“水産養殖中防病比治病更重要。”參會後,胡浩收穫滿滿,學著自己發酵菜籽餅給池塘肥水,讓塘內的魚安全越冬。
近年來,安徽省為退捕漁民鋪設了一條從水上漂泊到岸上安居的轉型之路。截至2024年9月底,實現有就業意願及勞動能力的18852名退捕漁民全部轉産就業,符合參保條件的26981名退捕漁民全部參保。
“放流+保護”
水生生物資源有序恢復
11月底,跟隨漁政執法人員乘著執法快艇在秋浦河段進行日常巡查,一幅優美和諧的畫卷在眼前展開。兩岸岸線整潔,伴著發動機帶起的陣陣水花,不時能看到江魚躍起。站在船上遠眺,一群群水鳥在夕陽的余暉中劃過。
秋浦河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境內,2010年被批准建立秋浦河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2018年12月1日起全面實現禁捕。
“秋浦河內的鱖魚價格很高,之前雖然建立了保護區,但監管不嚴。不少捕撈船在非保護段捕魚,水生生物資源遭到破壞,鳥都不來。”貴池區漁政執法大隊隊長史雨生指著遠方的水鳥説,為了恢復秋浦河生態環境,池州市一方面加大對非法捕撈、垂釣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另一方面聯合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定期對秋浦河流域開展資源監測,掌握水生生物保護物種的分佈情況。
史雨生展示了一組監測數據,2021年,保護區內魚類體長均值為135毫米,魚類體重均值為82.5克;2023年,魚類體長均值為192毫米,魚類體重均值為210.8克,均顯著增長。但魚類多樣性指數從2021年的3.09降到2.23,減少了27.8%。
雖然魚多了,但品種逐年減少的趨勢沒有改變,保護力度還要繼續加大。“每年我們都會根據當年的監測結果,制定不同的增殖放流方案。”史雨生介紹,增殖放流也是恢復水生生物資源重要途徑。今年全市又累計放流鱖、鳙、鰱等魚苗255萬尾,希望能早日修復好長江的生態環境。
如今,在秋浦河段,魚密度顯著增加,監控畫面內能清晰地看到,成片的魚兒在江面上游玩,成群的候鳥被吸引回來,一條生物鏈重新被連接起來。池州市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表示,明年還會在秋浦河對岸建立一個執法基地,招聘和調配一批護漁員和漁政執法人員,增加監控密度,實現對保護區的全方位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