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節氣看鄉村

小雪|小雪輕舞,菌湯飄香

發佈時間:2024-11-21 13:48:0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高夢圓 | 責任編輯:王靜

小雪時節,薄霧輕籠,寒意瀰漫。一碗熱氣騰騰的菌湯,最能給人帶來融融暖意。而菌湯的主角——各色食用菌也迎來了爆滿的冬日“檔期”,它們忙著在各色美食裏“亮相”:種類豐富的菌湯火鍋、滋味鮮美的菌菇雞湯、皮薄餡大的三鮮餡兒餃子裏頻頻出現食用菌的身影,為初冬增添著溫暖味道。

黃傘菌

食用菌“家族”的新面孔

無論做菜還是煲湯,香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家族“長老”總能穩穩拿捏人們的味蕾。但一個家族想要鞏固在食物界的地位,擴展版圖,沒有新人怎麼行呢?近年來,赤松茸、榆黃菇、元蘑、黃傘等食用菌家族“新面孔”開始不斷涌現,用獨特顏值和味道吸引著北京市民。

“這是元蘑,肉質豐厚,口感爽滑,是非常不錯的火鍋食材;這是黃傘,生長在柳樹枝頭,味道特別鮮美,冬天在燉菜里加一點,味道特別香。”北京谷氏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齊靜對種植的食用菌如數家珍。在她的身邊,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食用菌如一朵朵綻放的花朵,正散發著自然的清香。

大球蓋菇、榆黃菇、玉木耳、灰樹花、靈芝……越來越多的特色珍稀食用菌品種在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的指導下在合作社試驗示範成功。林下小拱棚的栽培新模式,實現了廢棄物資源的高效迴圈利用,食用菌系列加工産品開發、市民休閒觀採摘……合作社的食用菌産業也在不斷延伸,帶動著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榆黃菇

科技“蘑”法助力增産增收

作為食用菌家族的“私人醫生”和“營養師”,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食用菌技術的研發和推廣,近兩年食用菌團隊公佈了國際上目前最完整的香菇異核體高精細基因組,開發了香菇和大球蓋菇MNP分子標記,為品種溯源和精準鑒定奠定科學基礎。

團隊還整合了以“優良品種+菌種提純復壯+高溫處理+套環+病蟲害綜合防控+適時采收保鮮”等技術于一體的平菇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建立高産示範點15個,示範點最高畝産5.36萬公斤,最高畝産值17.37萬元。為豐富採摘種類,增加大眾的休閒體驗感,團隊研發出食用菌-果蔬套種新模式,畝均增加效益5000元以上。“我們做科研的目的,是想讓老百姓享受到新成果,在餐桌上吃到新美味。”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劉宇研究員説。

赤松茸

奏響“林菌共生”交響曲

食用菌作為一種健康食材,蛋白含量高,纖維多,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好的健益作用,其生長環境也至關重要。樹林是食用菌的自然樂園,在陽光的照耀下,林下的食用菌吸收著露水和養分,在濕潤的土壤中悄然生長。菌絲在地下交織成網,吸收著樹木的養分,孕育出豐碩的果實。食用菌還可以通過分解有機物質,促進土壤的肥沃和生態的平衡,為樹林增添生機和活力,與樹林一同譜寫生命的交響曲。

北京市近年來持續引進了赤松茸、竹蓀、靈芝等多種適合林下栽培的食用菌新品種,在順義、密雲、大興、昌平等區開展試驗示範,整合構建了5大生産環節和6個技術關鍵點的林下食用菌生産技術體系,形成了生態迴圈、綠色發展、林菌互益的“林菌模式”。當前“林菌模式”已在北京順義區龍灣屯集體林場、房山區大石窩集體林場、昌平區流村鎮等地探索成功,目前北京林下食用菌種植面積累計超3000畝。林下食用菌産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已成為北京林下經濟中頗具特色且佔比份額高的種植新模式。

據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食用菌作為北京“菜籃子”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2023年,全市食用菌總産量6.6萬噸,産值 3.7億元。近年來,在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的推動下,食用菌累計帶動全市3000多農戶發展食用菌種植,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未來將在種業創新、高産創建、産業融合方面持續發力。

作者:高夢圓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