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屆食用菌文化節開幕
發佈時間:2024-10-28 14:46:1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靜10月26日,北京第二屆食用菌文化節活動在昌平區開幕,活動以“蘑幻之旅打造城鄉現代生活新空間”為主題,旨在充分踐行大食物觀,集中展示京津冀食用菌創新團隊成果,擦亮北京都市農業的食用菌品牌。通過本次文化節活動,打造了食用菌産業新優勢,培育了農業發展新動能,拓展了城鄉現代生活新空間,並進一步促進京津冀三地食用菌成果共用和協同發展。
開幕式上,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介紹,食用菌作為北京“菜籃子”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2023年,我市食用菌總産量6.6萬噸,産值 3.7億元。近年來,在團隊的創新推動下,食用菌産業在種業創新、高産創建、産業融合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績,累計帶動全市3000多農戶發展食用菌種植,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産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要不斷創新思維、加強合作,以産業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共同推動食用菌産業高品質發展。
2011年,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在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領導下啟動,按照“種業創新、生態迴圈、提質增效、産品安全”的工作思路,開展主栽和珍稀食用菌優良品種的創制及優新技術研發應用。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劉宇研究員介紹,近兩年食用菌團隊公佈了國際上目前最完整的香菇異核體高精細基因組,開發了香菇和大球蓋菇MNP分子標記,為品種溯源和精準鑒定奠定科學基礎。整合了以“優良品種+菌種提純復壯+高溫處理+套環+病蟲害綜合防控+適時采收保鮮”等技術于一體的平菇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建立高産示範點15個,示範點最高畝産5.36萬公斤,最高畝産值17.37萬元。為豐富採摘種類,增加大眾的休閒體驗感,團隊研發出食用菌-果蔬套種新模式,畝均增加效益5000元以上。
近年來,昌平區大力推進宜居生態優美示範區建設,發展林菇經濟,其中工廠化的金針菇和林下栗蘑已成為北京食用菌的特色品牌。食用菌産業在帶動昌平區農民增收致富和助力鄉村振興中成效顯著,同時食用菌産品在首都菜藍子供應和應急食品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多年來持續引進了赤松茸、竹蓀、靈芝等多種適合林下栽培的食用菌新品種,在順義、密雲、大興、昌平等區開展試驗示範,整合構建了5大生産環節和6個技術關鍵點的林下食用菌生産技術體系,形成了生態迴圈、綠色發展、林菌互益的“林菌模式”。當前“林菌模式”已在北京順義區龍灣屯集體林場、房山區大石窩集體林場、昌平區流村鎮等地探索成功,目前北京林下食用菌種植面積累計超3000畝。林下食用菌産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已成為北京林下經濟中頗具特色且佔比份額高的種植新模式。其中房山區大石窩鎮林下基地榮獲國家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和國家級生態農場稱號。
位於昌平區流村鎮的北京谷氏農業專業合作社在食用菌創新團隊的技術支撐下,立足鎮域的農林廢棄物資源的綜合利用,先後試驗示範成功了林下大球蓋菇、榆黃菇、玉木耳、灰樹花、元蘑、黃傘、靈芝等特色珍稀食用菌品種,並探索成功了林下小拱棚栽培新模式,實現了廢棄物資源的高效迴圈利用,並開發出了食用菌系列加工産品,同時滿足了市民休閒觀光采摘需求,每年接待人數2萬人次,促進了一二三産的有機融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和北京食用菌協會將繼續立足京津冀産業需求,加強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將北京食用菌文化節打造成重點品牌活動,為引領和帶動京津冀食用菌産業高品質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大健康産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作者: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科技處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