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科普|人勤秋收歡,“打包”把“三關”
發佈時間:2024-10-11 13:42:1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韋強 | 責任編輯:王靜寒露過後,北京氣溫下降的速度,快得像坐滑梯似的。甘薯開始由北部山區向南部平原地區依次進入“打包收藏”模式。嚴嚴實實把好“三道關”,減少採後腐爛損耗。
嚴把采收關
適時收穫
日平均氣溫12~15℃或地溫穩定在15℃左右時收穫,地溫降至12℃或寒潮霜降前全部收穫入貯。
采收時機
選擇晴天收穫,避免雨天機收。如遇極端低溫疊加連續雨雪等異常氣候,田間積水或土壤濕度過大,應組織人工搶收,減少薯塊機械損傷及避免發生冷害。
薯塊分揀
採後應及時抹去薯塊表面附帶的泥土,剔除帶病蟲、腐爛、破皮、傷殘、受凍及畸形薯等,殘次品就地銷售或加工。將不同等級的商品薯碼放到薯筐內,輕拿輕放減少機械損傷。
嚴把愈傷關
愈傷處理
入庫後的甘薯,調節溫度15~18℃、相對濕度85%~90%,放置1周。或者人工增溫控濕,使溫度35~38℃、相對濕度85%~90%保持2~3天,促進薯塊機械創傷的快速癒合,避免病菌從傷口侵入導致薯塊腐爛。
通風散熱
愈傷處理期間,保持通風,適當加大通風量,確保薯塊表皮乾燥和去除呼吸熱。
嚴把貯藏關
庫房性能
要求庫體四週及頂部的保溫性能優良,能保持庫內溫度穩定,避免貯藏期間庫內結露。特別是庫頂露水一旦滴落到薯塊上,會造成嚴重爛薯。
庫房清理
貯藏前1~2周,將庫房的門、窗、通風孔打開,充分通風換氣。如果氣候乾燥,可用水澆濕地面,使空氣相對濕度達到85%以上;如果氣候潮濕,除了打開門窗通風散濕,還應開啟強制排濕設備。甘薯入庫前5~7天,按庫容積使用1克/米3的過氧乙酸、或0.1~0.2克/米3的二氧化氯、或6~10克/米3的硫磺密閉熏蒸24小時,熏蒸後通風換氣,排盡殘留的有毒有害氣體。
適量貯藏
庫內地面鋪設塑膠或木材網格,由裏向外依次碼放。塑膠薯筐碼放高度一般不超過8層,筐垛與庫頂距離不小于1米,筐垛與庫壁留5~10釐米空隙。每立方米庫容貯藏甘薯不超過500千克,貯藏總量不超過庫容65%。
貯期管理
溫度控制在10~13℃,薯筐垛內外溫差不超過2℃。空氣相對濕度80%~90%,庫內CO2濃度不得高於5%,可以結合溫度管理採取通風換氣調節空氣濕度和氣體成分。有條件的可在甘薯入庫後使用臭氧熏蒸處理,每立方米庫容積的臭氧用量為80毫克,每兩周處理一次,每次處理密閉維持1小時。甘薯分批出庫時要保證貯藏庫外走廊氣溫不能過低,以防冷空氣進入庫內,裝運過程中要避免機械損傷,控制好溫度,避免冷熱應激造成爛薯。
甘薯機械收穫
貯藏庫甘薯碼放
作者:韋強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