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科普|專業吃瓜蟲蟲——瓜絹螟
發佈時間:2024-09-10 16:57:1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靜在北京地區,有一種專門吃瓜的鱗翅目害蟲——瓜絹螟,通常情況下,8月下旬至9月底這種害蟲進入發生高峰期。剛入9月,病蟲害調查人員在多個園區發現了它們的為害蹤跡,但遺憾的是,很多生産者還不大了解這種害蟲,有的還把蟲害誤當成了病害,錯失防治良機。今天市植保技術人員詳細介紹一下這種專業吃瓜的蟲蟲。
長什麼樣子
看圖來認它們吧!成蟲整體為黑色,帶點金屬光澤,體長約 11毫米,翅展約23-26毫米。兩個明顯的特徵第一是外周黑色,中間是一個白色大三角;第二腹部末端有黃褐色毛叢。成蟲最易和黃楊絹野螟混淆,但黃楊絹野螟沒有那麼明顯的毛叢,另白色三角顏色淡,且前緣有個月牙斑。卵是橢圓形,扁平,淡黃色,表面有網狀紋,像魚鱗一樣。幼蟲共5個齡期。末齡幼蟲體長23-26毫米。頭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草綠色,身上有兩條較寬的乳白色縱帶,氣門黑色。蛹長約14毫米,深褐色,頭部光整尖瘦,翅端達第六腹節。外面通常有一層薄繭。
成蟲
卵
幼蟲
蛹
為害葉片狀
為害瓜條(攝影:張智、師迎春)
如何吃瓜
瓜絹螟幼蟲才能吃瓜,吃葉片時在葉背取食葉肉殘留表皮,使葉片呈灰白斑,三齡後幼蟲常將葉片左右捲起,吐絲將葉或嫩梢縫在一起,藏在裏面吃,造成葉片穿孔或缺刻,嚴重時僅剩葉脈。吃瓜條時,主要吃靠近葉片或地面的幼果,啃食瓜條表皮,逐漸蛀入瓜內進而取食皮下瓜肉,嚴重影響産量和品質。有時還可取食植株嫩梢或蛀入莖蔓內為害。
有什麼樣的習性
該蟲溫度適應範圍廣,15-35℃均可生長髮育,最適溫度為26-30℃,喜高濕環境,濕度低於70%不利於幼蟲活動。成蟲于夜間活動,有弱趨光性,白天潛伏于隱蔽場所或葉叢中。羽化後4-5天為産卵高峰,喜在絲瓜、黃瓜和冬瓜上産卵,卵主要産在葉背。初孵幼蟲有群集性,隨齡期增加而逐漸分散為害;幼蟲較活潑,遇驚即吐絲下垂,並轉移他處為害;可晝夜取食,一至四齡幼蟲食量不大,第五齡幼蟲食量大增,取食量接近或超過前4個齡期的總和,在葉片被食盡時會啃食或蛀食瓜果或莖蔓。老熟幼蟲在被害的卷葉內、支架竹竿頂節內、瓜架的草索之中或在根際5-10釐米表土層中化蛹。
今年重發的原因
瓜絹螟喜高溫濕潤環境,北京市8月以來降水較多,氣象條件有利於其産卵孵化。據調查當前多為二、三齡幼蟲並僅為害葉片,隨著蟲齡增加,葉片受害會逐步顯現,瓜條或瓜蔓被害風險進一步加大,預計下階段發生棚室會進一步增多,見蟲棚室為害程度會進一步加重。
生産者要做些什麼
一是加強田間調查、識別與監測,及時掌握蟲情;二是抓住低齡期及時開展防控,減少生産損失。三是加強預防,防止成蟲轉移擴散。四是打藥後應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確保農産品品質安全。
作者:師迎春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