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強農

三農科普|秋季水産養殖易發疾病預測及防控

發佈時間:2024-08-12 14:17:2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靜

隨著“立秋”與“處暑”節氣的相繼到來,北京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天氣也逐漸轉涼,水質變化大且複雜,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易出現缺氧、魚病等各類問題。根據近年同期水産養殖病情測報數據和2024年天氣情況,為降低北京市養殖魚類發病率,北京市水産技術推廣站對秋季水産養殖易發疾病進行了預測,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一、易發疾病

1.鯉浮腫病:由鯉浮腫病毒引起。主要危害鯉和錦鯉,水溫20~30℃時易發病。患病魚上浮、聚堆遊邊,眼球凹陷,魚苗階段有時出現全身浮腫。

2.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由鯉皰疹病毒II型引起。主要危害金魚、鯽及鯽雜交變種,水溫22~28℃時易發病。患病魚游動緩慢,體表出血,尤其以鰓蓋、下頜、前胸和腹部最為嚴重。

3.草魚出血病:由草魚呼腸孤病毒引起。主要危害草魚及青魚,水溫20~30℃時易發病。患病魚鰭基或鰓蓋出血,解剖查驗可見肌肉出血呈鮮紅色,腸壁、肝脾充血。

4.傳染性脾腎壞死病:由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引起。主要危害大口黑鱸,水溫25~30℃時易發病。患病魚身體失去平衡,鰓貧血呈蒼白色,解剖可見脾腎腫大、充血、糜爛,常見有腹水。

5.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由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等多種細菌引起。危害鯽、鳊、鰱、鳙等,水溫15~30℃時易發病。患病魚離群緩慢游動,眼球突出,體表充血。

6.細菌性腸炎病:由腸型點狀氣單胞菌、豚鼠氣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等多種細菌引起。主要危害草魚、鯉、鳙等,水溫18℃以上易發病。患病魚肛門紅腫外突,解剖查驗可見腸道充血發紅,尤以腸後段明顯。

7.鏈球菌病:由海豚鏈球菌、無乳鏈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引起。主要危害羅非魚、黃顙魚、鱘魚,高於28℃時易暴發。患病魚游動異常,眼球突出,鰓蓋內側發紅、充血或出血。

8.車輪蟲病:由車輪蟲引起。危害各種淡水魚類,一年四季均可發生,適宜水溫20~28℃。車輪蟲一般寄生在魚類體表、鰓,大量寄生時會刺激鰓絲分泌黏液,形成黏液層,妨礙病魚呼吸。

9.錨頭鳋病:由錨頭鳋引起。危害鯉、鯽、鰱、鳙、草魚等淡水魚類,水溫12~33℃。錨頭鳋一般寄生在魚類體表,患病魚食欲減退、身體瘦弱、煩躁不安,體表或鱗片腹面可見細針狀蟲體。

二、防控建議

1.積極預防,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不要盲目使用殺蟲藥、抗生素,建議在飼料中添加適量三黃粉、黃芪多糖等,調節魚體免疫力,每投喂10~15天,停1個月後再投喂。每10天潑灑1次生石灰、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等,改良水質。遇大風、降溫等惡劣天氣,提前1天停食,並向水中潑灑抗應激、穩定水質的藥物。

2.早發現、早預警,及時採取控制措施:每天在魚池邊巡檢魚的活動狀況、攝食狀況等。觀察到有活力差、逃避反應弱、外觀異常、翻白、浮頭、離群、昏睡不動、厭食的個體,需進一步檢查。在未明確病因前應停止換水、用藥、投喂及拉網操作,避免産生應激。若為病毒性疾病,應採取增氧、穩水、提高魚體自身免疫力、及時消毒和無害化處理等措施;若為細菌性疾病,應科學使用抗菌藥物,選擇符合國家規定的敏感性抗菌藥物;若為寄生蟲性疾病,應明確寄生蟲的種類,選擇針對性強的殺蟲藥。

作者:北京市水産技術推廣站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