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縣姚村鎮:非遺傳承“父子兵” 冬閒不閒忙增收
發佈時間:2024-08-05 15:45:0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祖清 | 責任編輯:吳偉冬日的一天下午,安徽省郎溪縣姚村鎮張山衝組村民楊關軍,從山裏頭采挖野生葛根滿載而歸。
從小貨車上卸下葛根,一一扛到“打葛粉”(製作葛根粉)的小院,清洗之前,楊關軍找來桿秤和卷尺,饒有興致地對葛根中的“佼佼者”進行稱量,“這根最長的(葛根),長度是130公分;最粗的‘腰圍’80公分,重56斤。”
楊關軍,1975年出生,與愛人在姚村集鎮經營一家布藝店。最近幾年,每到冬季,他就“改行”——回到老家與父親楊宗有一道打葛粉,“父親歲數大了,腿腳不靈便,不能再爬山了,現在,上山挖葛根的任務就交給我了,他(父親)幫忙洗洗葛、曬曬粉,打打小雜,教教技術。”
傳統手工製作葛根粉是楊關軍的家族傳承,自曾祖父開始打葛粉,至楊關軍已是此項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了。每年從霜降開始打葛粉,至翌年清明前結束,楊關軍的手工作坊能生産葛根粉1500斤、加工葛根片(保健飲品)800余斤,兩項純收入5萬餘元。冬閒不閒,天道酬勤!
楊關軍告訴筆者,上山採挖野生葛根是體力活,最辛苦,傳統工藝打葛粉更是費時、費力,葛根洗凈後放入石臼中用榔頭砸爛,“俗話説‘砸葛根,手起泡’,這個流程最辛苦,掄起沉重的榔頭不停地砸向石臼,一錘一錘,直到把葛根砸爛;接下來就是粉水過濾、分離雜質、葛粉沉澱等工序,最後起粉晾曬才算大功告成。”看來,葛根變身葛根粉美食,並不容易!
“我準備把小作坊的規模略微搞大點,把製作葛根粉粉絲項目開發出來,延伸葛根粉的産業鏈。因為經常有遊客來參觀打葛粉的小作坊,我要花功夫收拾一下,打理打理這個院子。”楊關軍有了下年度的生産謀劃。
姚村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姚慧介紹,早在2023年2月,楊關軍家族的“古法葛根粉製作技藝”入評郎溪縣非物質文化遺産(第五批),市級非遺正在申報中,“目前,姚村鎮有‘非遺’共7個,其中省級3個,縣級4個,對於非遺,我鎮在深度挖掘和提檔升級的同時,將依託全域旅遊發展廣泛開展非遺展示展銷、交流體驗等活動,豐富旅遊內涵,開篇破題做好‘非遺活態傳承利用’文章。”(圖/文 王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