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農業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取得重要進展
發佈時間:2024-08-05 15:41:00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常曉姣挖掘到可縮短油菜生育期的關鍵基因,找到調控玉米耐熱基因1個,篩選得到3份頂生花豌豆種質資源……近日,重慶舉行農業種質資源精準鑒定項目(農作物)2023年度總結與交流會,展示了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豌豆等28種農作物種質資源精準鑒定成果,其中部分農作物取得重要進展。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助理研究員韓梅介紹,由於稻油輪作存在茬口矛盾,而水稻生育期缺乏壓縮空間,目前生産上大面積推廣的油菜品種生育期多為220天左右,不能滿足早熟需求。為此,團隊對625份油菜群體材料進行田間生育期性狀觀察,進行了1875份次生育期鑒定,結合成熟期單株角果數、分枝數和産量性狀考察,鑒定到可用早熟育種材料22份,並挖掘到關鍵基因BnaMYB100。“挖掘到可縮短油菜生育期的關鍵基因BnaMYB100,通過表達該基因可促進油菜早花,縮短生育期;而敲除該基因後,開花時間顯著延遲,生育期變長。該基因能在縮短生育期的同時,保證油菜産量穩定,具有為國家發展短生育期油菜種質資源的潛力。”
“構建利用人工氣候箱室內短期高溫處理玉米幼苗的耐熱性篩選體系,鑒定出10份苗期耐高溫材料,找到調控玉米耐熱基因1個——ZmNF-YC13。”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採波介紹,重慶夏季晴熱高溫天氣較多,極大影響玉米生長髮育。團隊從國內外收集了316份玉米種質材料,篩選出在生産上切實可用的耐熱玉米種質。“從現有的材料來看,絕大多數材料對高溫比較敏感,耐高溫材料很少。幸運的是,還初步鑒定到調控玉米耐熱性的關鍵基因。”
“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傳統種植業向三産融合發展已成趨勢。”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龍玨臣介紹,團隊將蠶豆抗病性、豌豆生育期、觀賞價值作為種質資源的目標靶向,開展精準鑒定工作,並嘗試將這些優異資源作為親本應用在育種領域,現已初步創制出一批有望成為當家品種的賞食兩用型蠶豌豆的中間材料。“目前,已篩選得到3份頂生花的豌豆種質資源,分別是WDZY-63、WDZY-72和WDZY-73,均具備有限生長習性,單株莢數高,雙花花序,兼具觀賞性和豐産潛力,應用前景看好。”
油菜、玉米、蠶豆,水稻、高粱、柑橘、甘藍等研究團隊分別進行了成果彙報。大會邀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種質資源中心主任李立會研究員和國家玉米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新海研究員分別作主旨報告。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産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2021年,農業農村部啟動了農作物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工作。重慶自啟動農業種質資源精準鑒定項目以來,針對糧油、蔬菜、果樹等産業難題,擬定清單任務,規劃進度安排,目前年度各項考核指標均已完成,部分實現超額完成。
當前,重慶以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獲得的28種農作物種質資源為基礎,遴選7490份種質資源進行田間同質性檢測、基礎表型核準、自交純化、多樣性群體構建及種源繁殖,並開展了重大表型精準鑒定,其中單項重要表型鑒定達41853份次,篩選出有重要利用價值的種質資源907份。對水稻、油菜、大豆等10種農作物560份種質資源開展了全基因組重測序或SNP基因晶片分析。研究建立或優化整合了重要表型精準鑒定技術體系16套,包括水稻耐熱性鑒定方法、大豆耐蔭性鑒定技術、馬鈴薯晚疫病抗性精準鑒定技術體系等。
此外,重慶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了《重慶市農作物種質資源共用利用辦法(試行)》,為種質資源智慧財産權和榮譽權的共用與利益分配機制建立了依據。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劍飛表示,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其核心在於“精準”二字,一方面要進一步精選作物種類,重點支援那些對重慶特色産業貢獻度高和未來潛力大的作物;另一方面要選準目標性狀,真正瞄準制約産業發展的卡點、堵點、痛點表型性狀,為重慶特色産業服務,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