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滾動

河南省桐柏縣:發展水果經濟,“紅火”群眾生活

發佈時間:2024-07-09 13:26:4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曹哲浩 馬作軍 | 責任編輯:王靜

“現在沙紅桃種植基地已經發展到1.4萬多畝,除種植沙紅桃外,還種植油桃。基地種植的沙紅桃因個大、均勻、肉厚、味美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好多經銷商都直接到基地來大量購買。”6月29日,在田間忙碌的桐柏縣黃崗鎮大棚村種桃大戶駱成剛興奮地説。

20年前,駱成剛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從鄭州返鄉創業,和本村三個頭腦靈活有著發家致富願望的年輕人,設想著如何把閒置的荒山變成一座座“寶山”。經多方考察論證,最終決定試種沙紅桃,並於2005年開始治山整地,統籌整合土地資源,種植沙紅桃6500余畝,初見效益時畝均凈收益5000元。這一數字對於當時靠種地為生的莊稼人來説,簡直不可想像,一下子把幾十年來的傳統種植模式推翻了,大棚村農戶“躍躍欲試”。

然而一種産業興起,並不是一蹴而就。當一些農戶了解到,種植沙紅桃前期投入大,三年後才能見效益時,好多農戶望而卻步、畏步不前。駱成剛知道情況後,提出由他帶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購買種苗發放給農戶,等農戶見效益後再付種苗款。就這樣,駱成剛帶領大棚村20多家農戶積極發展沙紅桃種植,目前這批人已成為年收入近十幾萬的致富“排頭兵”。

隨後大棚村在黃崗鎮黨委、政府的支援引導下,在駱成剛等能人牽動下,大力推進生産路、提灌站、電力、桃果交易市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專業合作社,將桃文化與旅遊産業相結合,“變現”桃經濟,把曾經的“荒山”變成“金山”。

“我家種植200多畝桃子,每畝年産在4000斤左右,畝均純收益能達到6000元,去年有20萬收入,今年比去年效益還要好!”大棚村種桃大戶駱成清樂呵呵地説。

在桐柏縣黃崗鎮,像駱成清這樣的種桃大戶有508戶,其中脫貧戶160余戶,發展種植16000余畝。20餘年來,該鎮立足鎮情實際,形成了“支部引領、合作社牽頭、農戶互助”的桃産業格局,持續打造南陽市鄉村建設示範鄉鎮,圍繞農、文、旅三産融合發展特色農業,構建“一村一品”全産業發展鏈條,實現了群眾增收、生態改善、産業發展的多贏局面。

“青山疊翠照碧水,碧水環繞映青山”。桐柏縣地處千里淮河源頭,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為當地發展水果産業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近年來,桐柏縣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將水果産業發展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探索實施“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帶領群眾抱團發展;通過組建水果專業合作聯合社,搭建集行業引導、資訊交流、人員培訓、産品購銷于一體的水果産業發展平臺,此外,通過聘請專家對全縣果農開展果園管理、品質改良、病蟲害防治等培訓,推動水果産業提質增效。如今,全縣桃園面積達6萬餘畝,年産鮮桃12萬噸,畝均單産1500——2500公斤,畝效益6000元以上。從事水果産品的農民合作社30余家、家庭農場20余家,種植面積在20畝以上的農戶600余戶,形成了以桃為主,梨、草莓、葡萄、獼猴桃等品類多元發展的水果産業格局,“甜蜜産業”讓村民日子也越來越甜。(曹哲浩 馬作軍)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