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三農

北京:科學用好小麥秸稈 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發佈時間:2024-06-26 13:52:1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京蕊 | 責任編輯:王靜

三夏時節,麥浪滾滾,北京市小麥機械化收穫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伴隨著今夏小麥豐收,田間地頭的秸稈就多了起來,小麥秸稈的處理也隨之提上日程。北京市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業綠色發展、鄉村生態振興、農民增收結合起來,多技術、多措施促進秸稈機械化利用,在農業新質生産力方面下足功夫。

“過去每到麥收的時候,田間地頭的秸稈,讓我們頭疼不已,如果就地焚燒,污染了空氣,就這麼堆著,又是安全隱患。”平谷區金海湖鎮小東溝村書記楊海雲説,“現在好了,在政府的引導與支援下,‘秸稈’一下變成‘飼料’,既保護了環境,又給我們帶來了額外的收入,真是意想不到。”近年來,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通過技術革新、模式整合,探索出了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的“五化”利用模式,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農戶參與、社會聯動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了全域一體化佈局秸稈“收、儲、運、用、管”體系。目前,全市農作物秸稈可收集資源量為47萬餘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9%以上。

順義區是我市小麥種植大區,秸稈産量也位居首位。每逢農忙時節就是北京鑫利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機手們是最辛苦的時候,談到小麥秸稈如何處理利用,合作社負責人自信的説到:“跟往年一樣,一部分就地直接粉碎還田,省工省事兒;還有一部分,就用打捆機打成捆,賣給本村的牛場,一噸秸稈能賣450塊錢。這麼多年來,我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秸稈利用模式,一到麥收的時候,附近的養殖場就主動聯繫我們,根本不愁賣不出去。”

據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技術人員介紹,目前小麥秸稈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麥秸稈直接粉碎還田實現肥料化利用,小麥收穫時,利用秸稈粉碎還田機等設備把麥秸稈就地粉碎,拋撒在地塊表面形成覆蓋,秸稈碎經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後可以為作物生長提供有效的養分和有機質,後期再對地塊進行適當處理後可免耕播種玉米。另一種是麥秸稈打捆收集離田利用,即利用秸稈撿拾打捆機對麥秸稈進行打捆收集,收集的秸稈用於牛場墊料、食用菌原料或有機肥加工等。

經過多年的技術推廣應用,目前北京市大田作物秸稈處理已經形成了以農機合作社為核心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政府通過設備補貼、技術指導等方式,培育扶持合作社發展壯大,提高秸稈收集處理能力,從而充分發揮市場化功能和主觀能動性,促進秸稈利用工作持續推進。”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相關負責人説到。

作者:劉京蕊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