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強農

農機農藝資訊化融合促發展 科技賦能促進蔬菜産業穩産保供

發佈時間:2024-06-24 14:17:4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冰華 柯南雁 | 責任編輯:王靜

夏至時節,在大興區禮賢鎮萬豐大地蔬菜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胡蘿蔔正在收穫。只見收穫機突突一走,就完成一壟兩行的挖掘、起秧、輸送、切纓、清雜、收集等一系列操作。一旁已收完的地正在進行下一個茬口的播種,這裡看不到粒粒的種子或苗盤,播種機上是一個個種盤線纜,播種機一開,線纜卷著的白色的種盤線和黑色的滴灌管就整齊的鋪進壟裏,覆膜機再進行覆膜,胡蘿蔔就成功完成了的播種。

這是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牽頭在大興區禮賢鎮舉辦的露地蔬菜農機農藝資訊化全鏈條融合場景展示活動現場。大興區是北京市露地蔬菜主産區之一,2023年大興區露地菜田面積為6.86萬畝,佔全市露地菜田總面積的31.38%,位列全市第一,具有較強的規模優勢與産量優勢。本次活動主題為“融合帶動生産,科技助力增收”,包括露地蔬菜農機農藝資訊化全鏈條融合技術發佈、大宗蔬菜産銷對接合作協議簽訂、蔬菜科技創新成果展示、全程機械作業展現等,吸引了在京科研院所、京郊種植大戶、蔬菜園區、銷售企業等蔬菜産業鏈各類主體近200人參加。活動現場展示了露地胡蘿蔔起壟、鋪滴灌帶、播種、覆土機械化一體作業和胡蘿蔔機械化收穫等。

播種胡蘿蔔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蔬菜作物科科長、正高級農藝師曹玲玲介紹,胡蘿蔔播種採用線播技術,編織好的種子繩自動被盤繞成如電纜線盤一樣的種子盤,實現精準機械化播種,可以保證露地胡蘿蔔播的直、播的勻,和傳統散粒直播相比,種子使用量減少40%以上,人工成本節約70%以上,胡蘿蔔商品率提高8%以上。胡蘿蔔使用聯合收穫機收穫,收穫凈率98%以上,收穫速度1.65畝/小時,是人工收穫速度的25倍以上,平均每畝節省人工成本800元左右。

收穫胡蘿蔔

除起壟播種一體機、聯合收穫機外,露地洋蔥殘膜回收機械也在作業,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技術人員介紹:地膜不科學的使用以及不能有效回收利用會帶來一系列農業環境問題,特別是作物收穫後地膜破碎嚴重、機械強度差、回收率低等問題,將會導致地膜殘留污染,通過應用高強度地膜,配合使用指輪式摟草機、殘膜回收機等機械,可以實現地膜的高效率回收,在指輪式摟草機的配合下,殘膜回收機每天(8小時計)可回收殘留地膜60畝以上。

回收農膜

設施蔬菜生産上,北京市連續多年開展了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連棟溫室棚內空間開闊,採用大小行種植,行間鋪設加溫、車軌兩用軌道,便於機械化作業。配套智慧化控制系統,實現了室內燃氣加溫、二氧化碳迴圈利用、灌溉施肥、霧化降溫等系統的全自動控制;整合升降軌道車、採摘車、無人駕駛電磁牽引車、自動運輸車、自走式玻璃清洗機、自走式噴霧機等省力化機械,結合精細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繞秧打杈、采收等植株管理以及水肥環境管理、溫室消毒等生産管理各環節的工作效率。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設施作物科副科長、高級農藝師王艷芳介紹:通過農業裝備和技術的整合示範應用,在宏福農業、翠湖農業工場等示範點櫻桃番茄最高産量達到26kg/m2,大中果型番茄最高産量達到46kg/m2,勞動生産率分別達到普通設施鮮食番茄的3.9倍和2.87倍。同時,市農技推廣站與科研單位合作積極開發採摘機器人、自動綁蔓機等器械,目前均在試用優化中,成功應用後將進一步提升設施番茄生産效率。日光溫室和塑膠大棚內整合耕整地、起壟覆膜、移栽、採摘運輸等農業機械,結合精細的生産管理技術應用,大大提高普通設施的生産效率。相關品種、設備和智慧化技術輻射至京郊普通設施生産,推動了北京市現代設施農業高品質發展。

北京市農業部門持續開展蔬菜生産農機、農藝及資訊化融合技術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先後優化完善了種子引發處理、線播技術、集約化穴盤育苗、水肥一體化、設施無土栽培、工廠化生産等系列技術和模式,極大提高了蔬菜生産的標準化、輕簡化、機械化、智慧化水準。近年來,立足優勢區域、主栽作物,在農機農藝緊密融合的基礎上,北京市不斷加快探索露地蔬菜全程機械化技術,除胡蘿蔔外,還先後實現了結球甘藍、大白菜、結球生菜等葉類結球蔬菜生産中的上茬田園清潔、耕整地、集約化育苗、移栽、田間管理、收穫、本茬田園清潔等7大環節26個技術節點的機械化作業。通過整合衛星平地、自動駕駛等資訊技術,整合指針式噴灌機、植保無人機、有機肥撒施機等節水、節藥、節肥裝備,整合移栽機、收穫機等高效省力裝備,提高了機械化作業效率和作業品質,實現結球甘藍平均畝産4000kg,相比人工作業方式節約用工量75%以上。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會同大興區統計局組織專家對活動承辦方萬豐大地蔬菜有限公司的露地蔬菜進行了測産,結果顯示:洋蔥畝産7.363噸、春茬胡蘿蔔畝産6.565噸,遠高於北京市平均水準(據北京市蔬菜農情系統數據顯示,2023年,北京市露地洋蔥和胡蘿蔔平均畝産分別為2.59噸、2.16噸)。活動中,萬豐大地蔬菜有限公司等多家生産主體同北京市新發地農産品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實現産銷對接。

近年來,北京市充分發揮首都農業科技優勢,著力開展關鍵技術創新和典型示範引領,為實現蔬菜産業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此次展示觀摩活動,從四個方面展示北京市蔬菜産業定位和變化,一是實現穩産保供功能定位。近三年北京市露地蔬菜播種面積、産量在全市蔬菜中的佔比均在40%以上,且保持持續上升趨勢,其中2023年露地蔬菜播種面積37.99萬畝,産量95.43萬噸,分別佔全市蔬菜播種總面積、總産量的47.8%、46.0%,對於保障首都菜籃子穩定供應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推動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北京市持續優化調整蔬菜種植結構,減少“壓秤菜”佔比,擴大販白菜、彩色白菜、特色胡蘿蔔、洋蔥、娃娃菜、西蘭花等種植規模,推廣優新品種55個,2023年累計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在增加蔬菜生産效益的同時,滿足了廣大市民多樣性的消費需求。三是開展科技創新,促進科技興農。利用首都資源優勢,開闢新思路,發展新模式,示範主推技術15項,高效生産模式6種,推進蔬菜生産農藝、農機深度融合,並研發高産技術模型2個、智慧化管理設備3套,利用資訊化、智慧化技術打造智慧菜田生産場景,有利於促進蔬菜生産全鏈條技術創新。四是加快産業融合。聯合10余家合作單位,生産、銷售、科研、推廣等多方力量的整合推動,可以進一步加快蔬菜産業融合的步伐,實現産供銷聯合發展,提升蔬菜産業整體競爭力。

作者:王冰華 柯南雁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