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還是這碗涼麵最解暑
發佈時間:2024-06-21 17:27:4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解雯 | 責任編輯:王靜“夏至面新上天”每到夏至前後,正是小麥收穫的季節。古人以麵食敬神,按照民間習俗,夏至這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要吃麵。把麵條煮熟撈出過涼水,澆上芝麻醬、蒜水,再碼上黃瓜絲,一碗噴香的涼麵會讓燥熱的暑氣一掃而光,正所謂“一碗麵下肚,暑氣消大半”。今年6月中旬以來,一台臺收割機漸次挺進北京市40余萬畝小麥地塊,為期20天左右的搶收、搶種、搶墑攻堅戰在此時拉開了序幕,“三夏”的號角如期響徹京郊大地。
在貧瘠的土地上收穫金黃
昌平區興壽鎮麥莊村口加油站旁,曾經的荒蕪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金黃的麥田。“2022年通過回填土的方式,將這裡62畝撂荒地轉變為耕地。”北京市耕地建設保護中心陳娟介紹道,“這裡土壤品質較差,有機質含量相比全市耕地要低得多。”不少復耕復墾地塊存在土壤肥力低、結構差,種植作物産量低、品質差的問題,地力條件明顯低於全市糧田平均水準。2023年北京市實施退化耕地治理項目,有針對性地實施復耕復墾地品質提升綜合配套技術,採用根層土壤有機質快速提升、土壤耕作層快速熟化等多元技術組合,助力復耕復墾地品質提升。一系列整合技術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土壤品質和作物産量。“今年這裡的小麥成熟期估産每畝約410公斤,與去年相比有顯著提高。”陳娟説。截止2023年末,我市復耕復墾地面積50余萬畝,佔166萬畝耕地保有量的比重近三分之一。
據悉,從大面積生産表現和定點生産監測,今年小麥群體充足、小麥畝穗數較去年增加28.3%,預測今年小麥會比去年有較大幅度的增産,豐收已成定局。
在艱難的時光中茁壯成長
“去年大暴雨那會兒,大田裏積水最深的得有4米,玉米地絕收,損失很大。”房山區竇店鎮蘆村黨支部書記陳浩對2023年的受災場景記憶猶新。在“23.7”特大暴雨自然災害中,蘆村農田大多被淤泥覆蓋、電器設備全部毀壞,其中正在建設的1200多畝高標準農田也受災損毀,直接經濟損失上百萬元。災後,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立即組織論證修復方案,同時結合地塊集中連片、水源充足的優勢,加快修復受損高標準農田,對灌溉設施進行應急修復。“等水完全退下去,具備施工條件後,我們就開始清淤泥、排積水、通溝渠、維修受損設施……工程持續了一個月,同時種植戶也積極自救,組織人力翻地,把好土翻上來以備播種。”房山區農業農村局張志銳説。據了解,目前全市1.52萬畝受損的高標準農田已全部完成修復,7.7萬畝因災絕收地塊全部實現應種盡種、種滿種嚴。如今站在同一片土地上,收割機隆隆作響,金黃的麥田一望無垠,沉甸甸的麥穗在風中搖曳。“去年大田修復後馬上種上了冬小麥,今年畝産應該能達到1200斤左右。”陳浩輕撫麥穗難掩臉上的喜悅之情。
目前,北京市已進入汛期,為有效預防和減少極端天氣影響,相關涉農區制定了防汛抗旱實施方案及應急預案。同時,北京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極端天氣預警預報,及時發佈、精準推送氣象服務資訊,確保一旦出現惡劣天氣,及時有效處置。
在智慧的加持下播種希望
俗話説“春爭日,夏爭時”,“三夏”窗口期短,突出的就是一個“搶”字,不僅要搶收,還要搶種。“我們都是收完一塊馬上就播種一塊,現在使用的這種播種機非常精準,播種的深度、株行距都能保持一致,省時省力,化肥、種子一條龍,而且減少了種子的漏播、重播。”北京興農天力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陳國龍介紹道。近兩年,這家合作社一共引進了6台新型精量播種機,除此之外,合作社還採用了多項農機智慧化技術,如採用自動駕駛技術,輔助拖拉機走直線,直線度在±2.5cm內。採用衛星平地技術,土地平整度誤差在±3cm內,保障水肥均勻。今年以來,圍繞糧食作物單産提升技術需求,市農業農村局積極推廣高性能和智慧化農機裝備和技術應用,通過科技賦能實現精準作業和智慧監管,打造符合首善標準的農機資訊化、智慧化管理新模式。截至6月17日,全市計劃夏糧收穫面積41萬畝左右,已收穫10.46萬畝,進度25.6%。本週起進入小麥收穫高峰期。當前,已累計投入各類農機具1.1萬餘臺(套),其中小麥收穫機、拖拉機、玉米播種機等主要農機具3600余臺。
作者:解雯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