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馳騁田野,大小農機各顯身手

發佈時間:2024-06-14 09:17: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王 浩 | 責任編輯:王靜

麥熟一晌,貴在爭搶。“三夏”一線是農業科技裝備的展示場。

魯西北平原的山東夏津縣,田成方,林成行,金黃麥田一望無際。

“轟隆隆”,一台3.4米高的大型收割機逐著麥浪前行,一簇簇麥穗“捲入肚裏”,農機手孫世輝自豪地説:“大機器就是給力!撥禾輪轉一圈收麥12斤,5分鐘就能收完一畝地。”

鏡頭向南,四川蒼溪縣金蕎村群山環抱,汪汪水田挂在半山腰。

“噠噠”聲中,身材小巧的乘坐式高速插秧機滿載秧盤駛動,取秧送秧一氣呵成,停車轉彎靈活穩當。種糧大戶歐小榮正忙夏種,“收完麥子接著再種五百來畝水稻,一地雙收。”

廣袤田野上,大型農機縱橫馳騁,小型農機爬坡越山,身手靈活。各類農機同臺競技,為糧食豐收提供了有力支撐,成為農業現代化圖景的生動注解。

大農機和小農機應用場景有啥不一樣?

“‘大個頭’幹活得勁兒,大面積機收顯效率。”孫世輝30歲出頭,駕齡已超10年,説起農機頭頭是道:“這臺‘大鐵牛’載重6噸、發動機190馬力、糧倉容量6000多斤,跑得穩,能裝糧。”

“嘀嘀嘀”,提示聲傳來,糧倉滿了。孫世輝按下按鈕,紅色卸糧筒伸展平移,父親孫聖旺開著運輸車趕來,麥粒傾瀉而出,麥香撲鼻而來。5月19日,父子倆從河南南陽開始跨區作業,一天作業100多畝。老家麥子熟了,連夜趕路600多公里返回。“半個多月,這臺機子收了150多萬斤。”孫聖旺説。

農機給力,顆粒歸倉。“全縣76.8萬畝小麥一週左右就能完成搶收,預計産量達43.6萬噸。”夏津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王雲國説,縣裏投入聯合收割機1600多臺、農機手和農技人員4000多名,全力助夏收。

“小個頭”作用也不小。“這臺插秧機身型小,體重輕,發動機21馬力,爬得了坡坡,開得進山道。”歐小榮説,“我們這裡多是‘巴掌田’,大農機開不進來,有這樣的‘小個頭’,‘巴掌田’變成高産田。”

“一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機一天能種30畝地,相當於30個人工。”微耕機、無人機、中小型拖拉機……這幾年歐小榮的農機置辦得越來越全乎。“耕種收都能用上農機,一季糧食畝均成本降到700元,多掙200多元。”歐小榮算細賬。

小農機耕出豐收田。“縣裏大力推廣中小型農機具25萬台套,帶出500畝以上的種糧主體15家,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蒼溪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寇含凱説。

再來算算“科技賬”。

“大農機有大智慧,如今靠算力。”孫世輝指著左手邊的小螢幕説,“這臺雷沃收割機裝了北斗導航,精準定位,自動規劃路線,作業畝數、糧倉載重、水溫、油量等實時顯示,割麥心中有‘數’。”

“小個頭”有巧本事。“如今種水稻就像是‘繡花’。”歐小榮一一細舉,插秧機有防陷變速功能,不怕陷入濕軟水田;插植臂是倣人工的,取秧又準又快,不傷秧根;取秧量和栽插深度可以根據水田濕度精準設置,保證秧苗栽得又勻又齊;小農機裝有衛星導航,配有精量播種設備,無人機飛得穩、播得勻,省工省時。

對科技助農還有啥期盼?歐小榮坦言:有的小農機配置跟不上,盼著在整地、灌溉、烘乾等環節有更“小而美”的農機。

田間連車間,農機企業正發力。“山區丘陵地形複雜、作物種類多,對農機精度提出更高要求。”重慶鑫源農機股份有限公司國內行銷負責人黃德軍介紹,企業深耕小農機細分領域,每年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4%左右,推出了既能排泥又不打滑的自走履帶旋耕機、重量僅為45公斤的輕便微耕機等。

大農機研發也在加力。“我們推出了應用460馬力節能發動機、每秒喂入量可達18公斤的‘巨無霸’,這意味著每小時可收穫小麥超50畝。”濰柴雷沃收穫機械研究院小麥機技術中心主任朱永豐介紹,這背後靠的是寬幅倣形割臺、雙縱軸流柔性脫粒分離滾筒等硬體升級,同時還有30多個大數據模型等軟體支撐。

農機服務能不能跟得上?

“跨區機收,爭分奪秒,交通保障、維修服務,缺了哪個也不行。”孫世輝説。“縣裏開通了農機轉運綠色通道,出臺農機用油惠農保供舉措,推廣小麥機收減損、玉米密植等增産技術,確保‘成熟一塊、收穫一塊、播種一塊’。”王雲國介紹。

小屏連大屏,農機鏈入“雲”端。打開“‘三夏’智慧服務指揮平臺”,駐馬店進度100%、週口進度100%……作業進度、機群分佈、風險預警等資訊實時顯示。“每台農機的位置、作業面積、機器狀態等匯總,一個個點組成了一張分佈圖,我們可以為農機手精準推送天氣預報、維修配件、用油供應、交通狀況等資訊服務。”濰柴雷沃河南區域服務經理傅國勝説。

“小農機在山裏跑,安全不容忽視。現在經常組織培訓,讓農機手技術更熟練。一些零部件精度高,壞了不好修,希望當地農機維修服務點多儲備點配件,咱心裏才有底。”歐小榮當起了“田保姆”,為800多戶種糧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技術員下沉一線,及時檢修;縣裏和農機大戶合作,一起在田間辦課堂,精準培訓;我們還鼓勵發展多樣的社會化服務,讓小農戶用好小農機。”寇含凱説。

糧食生産,季季接續,大小農機馳騁沃野,涌動新動能,孕育新希望。

(尹舒羿參與采寫)

■記者手記

讓各類農機更適用更好用

正是“三夏”大忙,單日投入聯合收割機最多超25萬台,連續9天日機收面積超過1000萬畝。當前,小麥機收大會戰進入掃尾階段,夏收、夏種、夏管壓茬推進。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大農機和小農機協同發力的背後,折射出農業生産方式不斷轉變。今年“三夏”,全國各地預計投入各類農機具超1650萬台(套),大型大馬力農機、丘陵山區小型農機等部分機具初步實現了“有好農機用”,推動農業機械化邁上新臺階,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4%,農機作業面積超過73億畝次。

大農機和小農機協同發力的背後,是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不斷健全。夏收期間,麥收産區已設立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近3500個,開通農機作業服務保障熱線電話1340多個。目前,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超過19.7億畝次、服務小農戶9100多萬戶。從種到收一條龍服務,加快了新技術推廣,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産效率。

我國地域廣袤,無論大農機還是小農機都有自己的舞臺。讓大小農機馳騁田間,要因地制宜,深耕細分領域,以優質供給滿足市場多元需求。同時,也要做好農機手培訓、落實好補貼政策,大力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讓廣大農民受益。讓“一大一小”農機更適用、更好用,助力農民種地挑上“金扁擔”。

■連結

麥收主産區機收持續推進

今年“三夏”期間,各地加強夏收機具調度,更多高效低損收穫機具投入生産一線。每秒9—10公斤大喂入量聯合收割機已經成為跨區作業主流機型,有不少收割機單日作業面積可達300畝以上,進一步保障了夏收作業需要。

在河南,全省預計投入各類農機400萬台(套),其中聯合收割機20萬台,各地各部門協同協作,服務“三夏”生産。在山東,已連續4年在全省開展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今年以來為5800余臺大型農業機械加裝輔助駕駛系統,實現了自動駕駛,打造智慧“三夏”。

放眼麥收主産區,許多地方農業農村、交通運輸、公安部門共同派出工作人員在跨區作業接待站為南來北往的機手提供服務,運輸跨區聯合收割機的貨車在高速收費站放行速度加快。農機産銷企業和地方農機部門組織鄉村維修點、流動維修車送修、送配件到田間地頭。

河北省在麥收前組織各市縣全面厘清種植戶數、種植面積、機具保有量等情況,科學測算所需機具數量和缺口數量,強化作業機具供需對接。陜西省提前印發通知,加強“三夏”機收作業服務保障,未雨綢繆做好農機應急救災準備,充分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産中的主力軍作用,堅決打通農機上路通行、下田作業卡點堵點,引導作業機具有序流動,提高作業效率。山西省多部門組成“三夏”生産工作專班,農業農村部門派出農技人員奔赴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科學灌水、及時“一噴三防”,全力推動“三夏”紮實有序開展。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4日 18版)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