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強農

植保新質生産力 護航糧菜穩産保供

發佈時間:2024-05-21 11:01:1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邱端 | 責任編輯:王靜

小滿時節將至,自然萬物呈現出一片繁茂與生機,然而,這一時節也恰恰是農作物病蟲害頻繁侵擾的時段。此時此刻,植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京郊的田野上,植保新質生産力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昆蟲雷達大範圍監測預警、植保無人機、AI病蟲害識別技術、自走式噴桿噴霧機、“蟲蟲”特工隊……一系列植保新質生産力的出現,使得“蟲口奪糧”與穩産保供的戰役更加得心應手。據數據顯示,在植保新質生産力的助力下,2023年全市成功挽回糧食和蔬菜損失分別高達7.10萬噸和13.98萬噸,小麥、玉米和蔬菜的植保貢獻率也分別提升至16.98%、24.67%和30.23%。這一成績,無疑彰顯了科技在農業生産中的巨大潛力。

病蟲害監測預警越來越智慧

熟悉農業領域的人都清楚,傳統的病蟲害監測預警主要依靠人工調查和簡單燈誘,存在效率低、代表性不強等不足。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監測預警手段自動化、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監測預警資訊可視化水準越來越高。在北京,每逢監測季節,市植物保護站部署在北京延慶的昆蟲雷達自動運作逐日對空中的遷飛種群進行掃描,實時掌握他們的一舉一動,並根據回波數量進行預警。得益於昆蟲雷達的應用,遷飛性害蟲監測預警正在由一直徘徊在85%的水準,提升至90%左右,預測範圍擴展周邊20km,預測時效性提早1周,為防控贏得重要時機。在病蟲害識別方面,AI識別技術正逐步走進普通農戶,現在的技術人員遇到不認識的病蟲害拿出自己的智慧手機,經過拍照識別,就可以清晰獲得病蟲害名稱和防控方法,原來花費很久查閱還不一定找到的知識點,現在輕鬆幾分鐘就搞定了。據北京市植物保護站技術人員介紹,類似的先進技術其實還有很多,比如智慧蟲情測報燈、遠端性誘設備等,讓一部分監測技術人員不出辦公室就可以獲得病蟲發生情況。過去形容植保站測報技術人員“遠看像要飯的,近看是植保站的,仔細一看是病蟲測報站的”這一形象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在預警資訊發佈方面,市植物保護站也緊跟資訊時代步伐,把過去傳統的文字資訊配上圖片,或者加工成微視頻、短視頻或者動畫,然後與氣象部門聯合在電視臺,或者通過B站等各類自媒體平臺,讓生産者看的明白,用的順手,真正發揮監測預警資訊在“蟲口奪糧”和穩産保供中的作用。

設立在延慶舊縣鎮綠富隆羊坊基地的昆蟲雷達與獲取的昆蟲雷達回波數據。

病蟲害防治施藥器械越來越高效

病蟲害防治施藥是農作物生産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保障糧食産量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以前也是最繁重的一項工作。

傳統背負式噴霧器打藥:農民背著幾十斤的噴霧器和藥液,在大田中左右搖動噴桿和噴頭,在作物間緩慢移動打藥。一畝地要近一個小時,勞動強度大,作業效率低,病蟲害大面積暴發打藥都來不及,造成的産量損失大。而且打完藥身上要打幾遍香皂才能把農藥味道洗去,打藥時間長了不小心還有中毒風險。

新型高效施藥器械:在大田上,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已經取代了傳統的背負式噴霧器。技術人員只需在控制器上輸入飛行參數,植保無人機就會按照程式在農田上方穿梭飛舞,自動完成施藥工作。一台植保無人機一天的作業面積可達幾百上千畝,不僅效率高,而且施藥安全、作業效果還好,已經得到農民的認可。現在小麥“一噴三防”、露地蔬菜雨後應急防控,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新質生産力”高效施藥器械的應用為北京市及時、有效防控農作物病蟲害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也為糧食生産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設施內,北京市植物保護站技術人員正在根據不同的設施類型、蔬菜種類,推廣軌道式打藥機、管道式高壓霧化自動打藥機等新型高效施藥設備,替代傳統的背負式噴霧器。以前打四五次農藥都治不了的害蟲,現在用新設備一兩次就解決問題,方便省時,農藥利用率高、防治效果好,農藥的用量明顯就下來了。據統計2023年北京市農藥利用率比“十三五”末提升了0.52個百分點,單位耕地面積農藥用量比“十三五”末下降了5.8%。植保科技的力量讓農民種地打藥變的省時省力、讓市民吃菜更加安全放心。

植保無人機小麥“一噴三防”作業

噴桿噴霧機蔬菜田病蟲防治作業

生物防治技術越來越先進

“十四五”以來,我市植保部門聯合多家從事生物天敵研究的在京科研院所不斷加強以天敵産品為核心的生物防治技術協同攻關,發掘優勢天敵昆蟲種質資源,實現農業生産急需的天敵昆蟲種質的商品化生産關鍵技術突破,天敵新品種不斷豐富。圍繞守護市民的“菜籃子”安全,對設施蔬菜上主要的小型害蟲—蚜蟲、粉虱、薊馬和紅蜘蛛,已實現了天敵種類全覆蓋。目前實現工廠化繁育的品種達到22種,包括瓢蟲類(3種)、捕食螨類(6種)、捕食蝽類(3種)、寄生蜂類(6種)、甲蟲類(2種)和授粉昆蟲(2種),為農林園藝立體化、多樣化、協同化應用天敵提供了條件,使我市的天敵昆蟲研究與應用技術位居國內領先。在大力開展多種天敵繁育技術研究的同時,重點加強了設備研發、産品標準化等工作,研發系列高效繁育設施設備——米蛾飼養收卵機、中間寄主卵自動收集器、顆粒包裝機等,繁育過程從繁冗的人工操作為主發展到現在國內領先的自動化生産線。十年前需要30位技術工人同時操作的繁育流程現在只需要一位技術人員在控制端操控10多台機器就可高效完成,實現了無人化生産,使原來“小作坊”式的養蟲室變成了如今富含科技能量的現代化生産車間。天敵生産效率提升5—10倍,天敵年産能達3000億頭以上。成立天敵産業聯盟,聯合在京科研院所、推廣部門,創立研發平臺,2023年,我市天敵企業生産的天敵達320.8億頭,覆蓋我市及全國其他10多個省市。

圖1捕食螨捕食害螨卵

圖2小花蝽捕食薊馬  

圖3異色瓢蟲成蟲

圖4麗蚜小蜂寄生粉虱

圖5捕食螨自動包裝線

圖6自動化繁蜂設備

作者:邱端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