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科普|防病保豐收做好北京市小麥中後期管理
發佈時間:2024-04-26 10:20:3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周吉紅 | 責任編輯:王靜4月以來,根據氣象監測和比對,北京市氣溫較去年略偏高,降水偏少。50個監測點調查表明,全市小麥拔節期為4月13日,較去年晚3天,較常年早1天;拔節期總莖數為118.5萬/畝,較去年和常年分別增加48.9和33.0萬/畝;拔節期大莖數為78.1萬/畝,較去年和常年分別增加22.7萬/畝和17.9萬/畝。目前,全市小麥群體足,具備獲得較高穗數的基礎。
針對小麥的生産情況,農業專家提出小麥中後期管理意見:
挑旗至抽穗期肥水管理
目前,全市小麥處於拔節後期,即將進入挑旗至孕穗期,這一時期是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的關鍵時期,是小麥需水臨界期,務必要保證土壤墑情適宜。如果拔節期肥水管理較早,土壤相對含水量低於65%,應及時噴灌3~4小時,保障小麥孕穗正常進行。
建議以下三類麥田,結合澆水增加一次挑旗孕穗肥。一是拔節期大莖數在45萬/畝以下,群體不足的麥田;二是地力差、肥力不勻,目前田間存在點片黃苗或長勢弱的麥田;三是漏水漏肥的沙土地麥田。要在小麥抽穗前畝施尿素5.0公斤左右,澆水3~4小時。提倡採用無人機邊拋肥邊澆水或水肥一體化方式施肥澆水,減少麥田損傷、提高肥料利用率。
抽穗後落實“一噴三防”
所有麥田在抽穗後都要結合吸漿蟲、蚜蟲、白粉病以及莖基腐病等病蟲害的防治,落實“一噴三防”技術。吸漿蟲蟲量高且拔節期未防治的地塊,應在抽穗期防治;發生蚜蟲的地塊,當百莖蚜量達500頭時要及時防治。
兩種害蟲防治均可選用高效氯氰菊酯或吡蟲啉等殺蟲劑;防治莖基腐病、白粉病等病害可選用烯唑醇、戊唑醇等殺菌劑;對赤霉病高感的小麥品種,如天氣預報在開花期有連陰雨天氣,應及時噴施氰烯菌酯、咪鮮胺、戊唑醇等藥劑防治。防蟲防病噴藥時加入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起到防蟲、防病、防早衰、增加粒重的“一噴三防”效果。
灌漿期因墑澆好灌漿水
各區要結合小麥抽穗期、開花期及灌漿期苗情調查,及時監測麥田土壤墑情變化,指導農戶因墑澆好灌漿水。灌漿期麥田土壤相對含水量低於65%時,應採用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畝澆水20~30方,澆水時選擇微風天氣(3級以下),收穫前10天(6月5日前後)停止澆水,保障小麥灌漿必要的土壤墑情。
強化防災減災提高粒重
一是在灌漿期通過無人機等機械多次噴施磷酸二氫鉀,增強植株抗逆性,促進灌漿,提高粒重。二是有圓形噴灌機、地埋式噴灌或卷盤式噴灌設備的地塊,如灌漿期預報有幹熱風天氣,可提前給麥田快速噴一遍小水,降溫增濕,減少幹熱風為害。三是中後期遭遇雹災等災害天氣後,應及時噴施葉面肥和殺菌劑,幫助植株恢復生長,預防病害影響。
“二次”去雜提高繁種品質
具備繁種條件的村集體、農場、企業或大戶,建議選擇種子來源明確、純度高、市場需求量大的品種繁種。繁種要保證種子品質,採取抽穗期和蠟熟期二次去雜的方法去雜去劣,抽穗期主要是根據植株高低、穗部性狀等特徵拔除雜株;蠟熟期進行二次去雜,拔除第一次去雜時遺漏的雜株、病株、劣株。去雜要整株拔除,嚴防遺漏二層雜穗。
收穫前邀請種子管理部門進行田間品質鑒定,達標的繁種田才可以按種子收穫。種植面積較大的農戶可以選擇長勢好、純度高的地塊,通過去雜提高純度自留種,減少用種成本。
作者:周吉紅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