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陳全榮:一生擇一“葉”,讓千年貢茶續寫鄉村振興“新故事”
發佈時間:2024-04-19 09:04:5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殷超 | 責任編輯:吳偉連日來,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姚村鎮1萬餘畝生態山茶搶“鮮”採摘。郎溪縣白陽崗瑞草魁茶廠的生産車間裏,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綠茶製作技藝(瑞草魁)傳承人陳全榮,採用傳統技藝製作歷史名茶“瑞草魁”。剔除殘損葉、殺青、理條、炭火烘焙……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仔細、到位,陳全榮表示:“做茶就像做人,厚道、誠信是基礎,馬虎不得!”
陳全榮1950年出生,1969年入伍,1971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産黨,1976年退役返鄉擔任村幹部。他非常熱愛家鄉的綠茶産業,辭去村幹部職後,40余載致力於瑞草魁茶産業發展。2019年,瑞草魁恢復研製人陳全榮被授予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綠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參軍入伍淬煉堅毅品格
1969年12月,參軍前的陳全榮就是一名村幹部了,初中文化的他時為村革委會副主任,為拓展見識,有理想抱負的他毅然選擇了去部隊鍛鍊。他去的地方是浙江舟山,時屬22軍64師,因表現突出,被提為副班長並光榮入黨,曾在部隊榮獲“一萬米武裝泅渡”優勝獎,為此獲得過全師嘉獎令。
近7年的部隊生活鍛鍊了陳全榮堅毅的品格,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和更卓越的見識。退役返鄉後他先後擔任永豐大隊支委、民兵營長、治保主任、團書記、大隊長、副書記、村長,1984年任村黨支部書記。
退役返鄉“重現”千年貢茶
1979年,他所在的白陽崗曾辦了個生産隊茶廠,但茶廠沒有“瑞草魁”這個名字,他只是聽老輩人説起,這裡的茶葉很出名,在古代曾是貢品,於是一個意念在他心中萌生,要恢復這一名茶地位,要挖掘開發出來併發揚光大。為此他曾數次去找了設在宣城葉家灣的安徽勞動大學(後為皖南農學院)茶葉係的專家,向他們請教。
在他的力促下,終於在1985年,由皖南農學院與郎溪縣相關部門組成的“恢復歷史名茶瑞草魁研製組”成立,而“瑞草魁”三個字就是採用茶葉專家陳椽教授的提議,摘自杜牧《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的詩句,原本這一帶茶葉冠名在古代一直被稱呼為“鴉山茶”“鴉山橫紋茶”。自此白陽崗茶廠即成為了皖南農學院的高品質茶葉試驗基地。
1986年7月9-10日,該歷史名茶“瑞草魁”一舉通過了以陳椽教授為首的,包括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等國內最知名的專家組的評審鑒定,恢複製作工藝的歷史名茶瑞草魁正式名世。
郎溪縣也是馬不停蹄,很快成立了茶葉研製組,著手開發,經過一系列工作準備,為走進和擴大市場,提升價值效應,郎溪縣瑞草魁名茶開發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陳全榮負責的是後方基地的管理。
挑起重擔煥發古茗新生
1986年5月,他在徵得全組村民同意後,承包了當時的生産隊核心茶園18.6畝,為日後的連片統一開發作準備。陳全榮毅然辭去村支部書記,挑起茶葉開發公司經理擔子,並立下軍令狀,保證在自己手上管理開發好這一品牌。
在付出艱辛努力後,陳全榮沒有辜負這一承諾,在他手上“瑞草魁”也一路打入地區、省、國家級名優品牌行列,一舉榮獲農業博覽會銀獎,是郎溪縣的首次國家級大獎,曾被多家媒體報道,為郎溪縣爭了光。為使這一品牌可靠穩固,參照當時智慧財産權管理相關要求,于1989年註冊了“雋峰”商標,後在陳全榮幾經努力下,親去北京,1993年成功重新註冊成為“白陽崗瑞草魁”。
2000年後,郎溪縣每年都組織相關企業與品牌參加在上海舉辦的農優産品展銷會,瑞草魁作為優質茶方面的品牌,開始展現了其自身的魅力,逐漸贏得了高品質的市場。而這讓陳全榮更加珍惜維護這一品牌的重要性,於是一系列的現代化管理模式也在這裡施行了。
對茶園管理精益求精,沒有人們常説的只有春季一季的説法,全年每月都作了詳細的安排,這當中有對同行的借鑒,也有自己摸索的經驗。參考市場高端茶品,製作工藝的再上臺階,凝聚了他一生的心力。“只要貨從我這裡出去的,我能確保讓所有人滿意。”他也確實做到了這個地步,嚴苛的生産管理帶來了人氣與良好的效益,“瑞草魁”三個字於是又重新走進好産品高品質的茶葉行列。
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他將白陽崗瑞草魁茶廠産品申報了綠色食品,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在技藝傳授的過程中,更意識到積攢這些經驗的難得與可貴,當然也是為了更好傳揚這一技藝,白陽崗瑞草魁茶廠申報了市級、省級非遺,並分別於2016年、2019年獲批項目類和傳承人類省級非遺,使得“瑞草魁”這一歷史品牌更具含金量!
致富帶頭引領鄉村振興
付出就有回報,茶葉價格也上來了,當地群眾也獲得了甜頭,白陽崗及周邊村莊家家戶戶都種有自己的茶葉,很多都是陳全榮手把手教授茶農們的管理經驗與技藝方法,群眾獲利也不錯,他成了這一方勤勞致富的領路人,2005年宣城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村致富帶頭人”,名副其實!
除了茶農自産的收入外,近幾年每年春季在白陽崗茶園及茶廠採茶的、做小工的,平均工資在萬元以上,有的有兩三萬元,最少的也有六七千元。陳全榮重視品質管理與技藝傳承,先後“傳幫帶”綠茶製作技藝學徒多名,茶廠固定員工30多人,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人,採茶季節每天有200多名採茶工負責採摘,每天能制做高端瑞草魁100多斤。
陳全榮心繫全村振興工作。“我們姚村是郎溪唯一一個山區,道路不方便,村民肯定不富裕,我希望能通過瑞草魁茶葉給村民增加收入”。因為茶葉規模較大,每到新茶上市季節,陳全榮便請當地村民特別是脫貧戶給自己採摘茶葉,價格遠高於當地平均價格,平均為每戶增收2千元。“陳老給我的價格比較高,我們都願意來採!”脫貧戶胡玉珍説道。
多年來,每到新茶上市季節,陳全榮不僅讓當地的村民幫自己採摘新茶,而且用高於當地的青草價格收購當地村民特別是脫貧戶的茶樹新葉,帶動多戶貧困戶增收。陳全榮還聘用脫貧戶到自己的茶葉合作社工作,為他們提供穩定的收入。陳啟孟是妙泉村賈村組的村民,也是村裏的脫貧戶,陳全榮了解到他家庭困難後,就聘用陳啟孟常年給自己茶山的茶葉鋤草、施肥,每天150元,給他帶來穩定的收入,減輕了家庭負擔。
現今陳全榮茶廠內已建有一個初具規模的瑞草魁茶葉陳列展示館,收集了40餘年來瑞草魁所走過歷程的文圖記載,“我想把館藏搞豐富,讓其成為一個真正意義的供遊客參觀的展覽館,打造相關茶園景觀,修建旅遊設施,同時配套吃住行遊購娛等要素。”陳全榮正在積極將茶葉與旅遊相結合,發展精品“茶旅”行業,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發揮共頻共振的名片效應,再現歷史名茶瑞草魁的當代傳奇,同時帶動群眾共同富裕。
擇一業,終一生。陳全榮結緣于“瑞草魁”就沒有一天不思考“瑞草魁”,目的就是讓她走得更遠更好,他這一生沒有白廢。作為一名退役軍人,陳全榮以退役軍人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堅持自己做好茶的同時,帶動當地村民增收,以積極的行動踐行在鄉村振興中的大作為。(圖/文 殷超)